商周时期的北狄 南蛮 西戎 东夷指的是现在的哪里

如题所述

周朝人自称华夏,以中原为天下之中心,把中原周围四方的人,分别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以区别华夏。夏族虽然当时分为天子直接统治的“王畿”和许多诸侯国,但从民族特征看来,基本上是民众共同体。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四个民族集团,内部民族成分就复杂了,都不是单一民族。
1.北狄是古代华夏部落对北方非华夏各个部族的统称。狄作部称,《春秋》所记始于春秋中叶,但《国语·郑国》于西周末已有狄的记载。这是中原诸夏对北方一些部落与国家的称呼,不是他们的自称。《春秋》在庄公三十二年记载:“冬,狄伐邢。”这是《春秋》中第一次出现狄的记载。这时晋献公在位,与狄人的关系错综复杂,但戎与狄常常混称。战国以后,“北狄”之名被改为代指匈奴及鲜卑等多个民族,但匈奴、鲜卑、突厥、蒙古等草原民族与先秦时期的北狄各部并没有任何关系。商周时期的北狄是商代的鬼方,周代北方的非诸夏人,地理分布在河套、阴山以南及燕山以南的广大地区。强盛时期的北狄分布地区还包括太行山两侧。
2.南蛮,是先秦时代中原王朝对中原以南各部落的称呼。"南蛮"的称谓最早文字记载来自于周代的《礼记·王制》:"中国(方位概念,居天下之中)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南蛮民族集团,夏时有卉服岛夷、有苗(三苗)、和夷、裸国,商时有荆蛮、庸、濮、蜀、髳、微、越等,周时有荆蛮、越、闽、庸、濮(百濮)、巴、蜀、僬侥等。这些族体和族称可归为三个系统,一是巴蜀,一是有苗、荆蛮、庸、濮,一是岛夷、裸国、闽、越。最近在四川广汉出土的青铜器,反映了蜀文化的发展高度。
3.东夷,夏时有堣夷、莱夷、淮夷、风夷、黄夷、于夷、白夷、赤夷、玄夷、阳夷、方夷,商时有蓝夷、尸方、儿方、人方、班方、林方、盂方,周时有淮夷以及郯、介、根牟、牟、莱、莒、舒庸、舒鸠、舒廖等国。他们主要分布在今山东东部和苏北地区。由于东夷与夏族的关系极为密切,经过夏商周,到战国时期,他们逐步融合于华夏了。秦汉以后的东夷,就不再是上述夷民而是指我国东北地区的某些居民和朝鲜、日本等地的民族了。
4.西戎,夏时有昆仑、析支、渠搜,商时有昆夷、氐羌,周时有众戎和氐羌。西戎主要居于今甘肃、青海及其以西以南地区,也有许多戎支居今陕西渭水流域和河南伊洛地区。当时西戎的主要部分,是以畜牧狩猎为主的游牧民族。西戎与华夏的关系也很密切。到春秋战国之时,他们居于渭河流域,和深入伊、洛地区的许多戎支一起,大部分被“诸夏”征灭和融合。秦统一诸夏,修建长城,西戎各部便基本上处于长城之西,也就是后来的众氐羌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