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如题所述

早在1864年,李鸿章就向总理衙门提议在科举考试中专设一科,使学习西学的读书人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取得功名,但总理衙门没有采纳.后来李鸿章又直接向朝廷提出改革科举和用人制度.他抨击科举强调小楷试帖”太蹈虚饰”,并呼吁”另开洋务进取格”,建议凡是沿海省份都应设立”洋学局”,教授西方科学技术,可惜直到多年以后朝廷才同意在科举中加入有关西学的试题.(改革科举是李鸿章提出的最大胆的教育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国家体制的改革.他建议西学学生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考取功名.”与正途出身无异.”而充斥着四书五经的科举考试在19世纪已经成了中国社会腐朽的根源,读书人只知道”之乎者也”,对西方的工业革命后的科技的迅猛发展一无所知.只知道整天背那些陈芝麻烂谷子做着金榜提名光宗耀祖的春秋大梦,对科学技术却毫无兴趣.这无疑严重阻碍了中国在科技和思想上的进一步发展.李鸿章也许仅仅是从掌握西方科技的角度考虑建议开考工科.但是如果他的改革建议能得到真正的落实,大量了解西方的知识分子可以入仕进而掌权,也许会对晚清朝廷产生巨大影响,使其走上”君主立宪”的道路.可惜李鸿章的改革计划到清朝灭亡也没有最终实现.)
在向朝廷建议改革科举的同时,李鸿章自己也广设学堂培养西学人才.1863年,李鸿章在上海设立了”上海同文馆”(1867年与江南制造局新设的翻译馆合并,该名”广方言馆”).招收了四十多名年约十几岁的学生教授英文,数学和科学.

李鸿章为了造就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西学人才,不仅在国内推进科举改革、兴建新式学堂;而且力排众议,派人出国留学。他在给朝廷的奏章中提到“拟派员在沪设局,访选沿海各省聪颖幼童,每年以三十名为率,四年计一百二十名,分年搭船赴洋,在外国肄习十五年后,接年分起挨次回华。”1872年,第一批三十名幼童被送往美国,随后三年又有三批被送到美国,到1875年共达到120人.但是由于朝廷中有人指责这些学生到了美国后剪了辫子,忘祖背宗,使得大部分人都没有完成学业就被清廷招回,并且不受重用,庸碌的走完了一生.

同时1877年李鸿章和沈保桢联名上奏,要求把船政学堂中三十名优秀的学生送到欧洲深造,得到了朝廷的批准.包括严复在内的六名学员进入了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有四名在法国瑟堡造船学校学习,五名在法国土伦海军船厂学习,还有五名在巴黎国立高等矿业学校学习.1882年至1897年又间断有部分学员赴欧深造.

有人说李鸿章建海军,办工厂都是为了钱,我是不能苟同的.如果李鸿章一切向钱看的话,又何必呼吁进行教育改革,培养西学人才?他能获得什么好处呢?中国人总是喜欢将人一棍子打死,某方面有缺点就全盘否定.正如一个学习好的学生未必敢见义勇为,而学习差的也未必十恶不赦.哪个人是十全十美的呢?李鸿章是从中赚了一些钱,但他做这一切的出发点并不是为了钱,而是因为他深爱着这个有着五千年灿烂历史的国家.如果只是为了赚钱什么事不能做?非要做得罪人的事?建海军为了经费和朝廷重臣左宗棠产生矛盾(当时左征战新疆,耗费颇大,李和左为了争取经费发生过争论),修铁路又遭到大多同僚的反对,呼吁改革科举更是遭到朝野一片骂声.李鸿章一直以精明圆滑立足官场几十年,如果只是为了钱,他何苦要四面树敌?

李鸿章或许不是两袖清风,但他对国家民族自强的渴望却是没有一点虚假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6-15
一、李鸿章思想主张:
1、政治上主张改革官制;
2、教育上主张变科举;
3、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业;
4、军事上主张变易兵制。
5、由经济发展引起社会结构变化促成宪政启动。
6、民主力量是巨大的,现代化事业必须有人民的广泛自愿参与才能实现。
二、人物简介: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肥东人,世人多尊称,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等。
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与、张之洞、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第2个回答  2013-07-10
李鸿章在近代属于屡遭世人唾骂,却又是不可争辩的对中国近代发生过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作为晚清统治集团的中心人物之一,他早年既业八股以及科第,深知八股之害。他认为改革八股取士制度,造就人才,“实为中国自强根本”。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科举改革思想经历了逐步发展过程,从19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他的侧重点只在于改革科举内容,而不是否定科举制度本身。   1864年,李鸿章写信给恭亲王和文祥,提议在科举考试中专设一科,使那些关心西方技术的读书人能毕生奉献于“制器之器”。⑸李鸿章的提议主要源于洋务学堂的办学实践。当时上海和京师同文馆并未引起士人的多大兴趣,这使他认识到,要造就精通西艺的人才,必须对科举制度做出相应的改革。1874年,他再一次建议对科举考试稍加变通,认为“科目不能骤变,时文不能遽废,而小楷试帖,太蹈虚辞,甚非作养人才之道。似应于考试功令稍加变通,另开洋务进取一格,以资造就”。这一次他的主张得到一定的呼应。次年2月,《万国公报》发表论西学设科一文,对李鸿章这一主张大加赞同,认为这是中国转弱为强之机。⑹李鸿章的思想内容接近于早期的维新志士,是当时科举改革思潮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3个回答  2013-07-10
李鸿章主张针对时弊,全面改革。其改革的范围很广,包括整顿军备,建立海军;发展各种民用企业;废除科举,改革育才用人制度等。
第4个回答  2013-07-10
没什么著名的主张,但是他是清朝中兴名臣,后来又积极参与洋务运动,晚年的时候组建北洋海军。从他的经历来看,应该也是希望师夷长技以制夷吧。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