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了为什么要披麻戴孝?

如题所述

披麻戴孝指当长辈去世之时,子孙后代们身披麻布服,头上戴白色,用以表示对他们的哀悼之情。

披麻戴孝给死者送行这是一种孝敬死者、尊敬死者体现。

披麻戴孝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丧服制度。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首次确立了五服制度,根据血缘亲疏远近的不同规定了五种不同的丧服,服制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其服丧期限的长短、丧服质地的粗细及其制作均有不同。

按规定,血缘关系越亲、服制越重;血缘关系越疏、服制越轻。在丧葬上,中国人忌穿华丽衣服,家庭成员会披麻戴孝,称为「上孝」。孝服的颜色是白、黑、蓝和绿。儿子、媳妇、女儿的关系最亲密,要穿棉制的白色衣裤。

戴孝则是在衣袖上端戴上孝布,如果死者是男性,则戴在左袖,女的则在右袖。

扩展资料:

丧家开孝的多寡,要以年景和家境而论。长子为主孝,其他儿子、儿媳及女婿次之,家门户族开到侄儿侄女辈。

无儿无女的孤老,也要有生前认叫的戴孝,不然就无人抱灵牌或捧遗像。

主孝孝布与棺材盖齐长,其余的略短一些。戴时用麻丝缠捆,即所谓“披麻戴孝”。孝子对来人要搭礼叩头,若有要事到别人家去,要卸下孝布。

孝子所执“哭丧棒”,若父死,用竹做;若母死,用泡桐木做。这是取古言“父死节在外,故杖取乎竹;母死节在内,故杖取乎桐”的说法。

现在的城镇青年多不戴孝,戴扎有“孝”字黑底白字的袖章。

老人谢世最讲究哭,男的多嚎啕大哭,声嘶力竭;女的数数答答,如诉如泣。

也有左邻右舍前来“赶哭”的。开场白大都是:“爹呀娘呀,你死得好苦呀……”。以后的内容可以任意发挥,尽吐心曲。

凡死者亲友,都可到灵堂前上香,点香三根,如有火苗不能用嘴吹,要用手抖灭。双手插入香米里,跪下叩头四个,站起拱手作揖。上香时,主孝要陪跪。

半夜时分,炒一盘鸡蛋,切一盘刀头肉或死者生前最喜欢吃的东西,拿一双筷子倒三盅酒,筷子一头挨着灵桌,一头搭着碗沿。主孝先将酒洒在地上,跪下叩头四个,然后烧纸叫“叫饭”。

撤下盘盅,香主司将一大把香点燃发给奠酒的。死者的晚辈都可以参加,仪式与上香类似,只多一“筛酒”动作。女性只做“拜拜”不作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戴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9

人去世后,加人之所以要“披麻戴孝”是跟孔子民间的传说有关系。

其实最先披麻戴孝的人就是孔子,有一天孔子在上课的时候得知了母亲去世的消息,一下子就晕了过去。等到他醒过来的时候就在慌乱中随手抓了一块布就当了头巾,然后又穿了一件白色的袍子当作外套,然后顺手把捆书的麻绳当腰带,就马上去赶车回家。

回家后的孔子非常悲痛,在床前哭了很多天,而且也没有时间梳洗和换衣服,送到要送葬的时候,他已经声音沙哑说不出来话了,腰也直不起来了。于是他就只能找了个棍子拄着送葬。但是因为孔子是当时非常有学问的大家,所以对于他这么奇怪的装扮,人们总是觉得有讲究的。

就有人跑去问当地一个老人,老人思考了一下就说:“白色代表的是素净,所以孔子这样穿就是为了表达纯洁的孝心,他手里的棍子是为了表示自己的母亲死了以后,自己就没有依靠了需要用棍子支撑。他的鞋后跟没有提上,是因为父母的白事是最重要的,根本来不及顾不上穿好鞋子。”

当地人听了老人的话觉得很有道理,再加上孔子的学问,大家非常的崇拜,所以对于他所作的事情,大家就争相效仿,然后慢慢的披麻戴孝就变成了一种习俗,只要家里有人去世,就要披麻戴孝的大哭一场,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表达自己的孝心,让死去的亲人能够听到。但是这样的做法也没有什么依据,所以慢慢的到了现在也就不讲究这样的仪式感,毕竟真的孝心是在亲人生前来表达的。

第2个回答  2020-09-17

在我国古代的丧葬文化中,披麻戴孝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主要通过身穿麻衣头戴白布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哀悼。

在我国周朝时期,正式确立了礼仪文化制度,形成了一部书籍叫做《礼记》,其中对于丧葬祭祀的记载占据较大篇幅,这些礼仪制度非常重视形式化,基本涵盖了从生到死的所有环节,一直是后世各个朝代礼仪制度的典范。

《礼记》中对于丧葬的记载大多集中于墓葬的规格和祭祀的形式,对于服饰方面也有一定的要求。到了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朝廷开始重视对于百姓的精神控制,在道德方面要求比较严格,孝道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古代典籍中对于父母去世子孙哀毁骨立的记载非常多,于是这些形式化的东西,就成为朝廷控制地方民众的思想枷锁,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宣传鼓励百姓并秉持孝道,其中有很多理念非常偏激,但是在社会大环境下人们只能遵从这一点。

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正式形成了传承至今的丧服文化,确立了五服制度,当有人去世的时候,他在宗族亲戚会按照血缘关系分为五个层次,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每一个层次的人负伤时间的长短还有所需要穿着的服饰都有所不同。

按照传统的丧葬文化,在藏期间禁止穿着颜色艳丽的服饰,并且需要佩戴孝布,后来明确表示自己处于悲痛之中。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限制,一般在服丧期间禁止饮酒作乐。作为关系最为密切的子女,服丧期长达三年,而且在以后的朝代中,官员父母去世之后,官员需要回乡丁忧,除非朝廷夺情征辟,否则官员不能够违背这一点,不然就会被世人唾骂,断送自己的政治之路!

我国的古代文化非常重视精神感受作用于肉体之上,这就和很多宗教文化中的苦修者一样,通过对自己肉体的折磨来表达自己精神上的虔诚。

所以古代披麻戴孝也可能有这方面的原因,因为麻布衣服穿着起来并不舒适,可以起到刺激人肉体的作用,通过这种刺激让人时刻谨记自己正在处于服丧状态。不过到了现代已经很少有人再遵从这一点,只有少数农村地区还保留着这样的习俗。

关于披麻戴孝的民间传说也有很多,其中比较主流的这个故事是说子女通过观察乌鸦反哺的习性才感悟到自己对待父母应该谨守孝道,所以在父母亲去世的时候穿着黑色衣服,模仿乌鸦的行为。不过这只是民间传说,在历史典籍中并没有明确记载。

父母对子女的付出是无偿的,同样子女尽孝也应该是无偿的,当父母逝去的时候,很多人内心都有无法抑制的悲痛,这与穿什么样的衣服并没有关系,但是这种形式化的东西却让人对于冥冥之中的天道心存敬畏。现在的传统道德正在面临着崩溃的境地,也有可能是和缺乏这些约定俗成的礼仪规范有关。

第3个回答  2020-09-19

中国有许多传统礼节,现代人大多只是遵从而不知其意,那么这次就来谈谈关于“披麻戴孝”的传统。

先来一张甄嬛娘娘。

这是电视剧《甄嬛传》中皇帝雍正去世后的一幕,可以看到图中的妃嫔们皆身穿白服,头戴白花,以示丧事。

那么这所谓“披麻戴孝”,在农村叫“办白事”,而在中国古代则有一个十分繁重的礼节,即为“丧礼”。

丧礼出自《周礼·春宫·大宗伯》:“以凶礼哀邦国之忧,以丧礼哀死亡。”

丧礼指有关丧事的礼仪、礼制。

《礼记·曲礼下》:“居丧未葬,读丧礼。既葬,读祭礼。”

孔颖达疏:“丧礼,谓朝夕奠下室,朔望奠殡宫,及葬等礼也。”

丧礼有着十分繁琐的过程,在这里列举一二。

1.请总管

2.设账房

3.找杠房

4.刻棺木

5.找棚铺

6.租赁桌椅

7.找茶房

8.找白货铺

9.请吹鼓手

10.订扎彩

11.找裁衣店

12.订酒席

13.零星购置

14.租白轿、租马车

光是列举而不展开,有些名词所为何意便能一目了然,而又有些名词所为何却是一知半解。单单看着这些条目,便能知晓这其中有多么繁琐,这中间又有多少规矩。

自古以来,古今中外皆以死者为大,故我国有清明节。

死者为尊,死者为大的观念下,必定会有一些类的礼节与之相匹配。至如今当下社会,这些礼节已经缩减许多,当今农村所办丧事尚且算是比较繁琐,而城市里断没有像农村那样大的地界,像农村一般的观念固守。

关于孝服,自然也是有许多规定。

孝服是居丧时期穿的白布或麻布(中国),而在西方则为黑色。

关于丧服的规矩,根据与死者关系的亲疏,守丧时间的长短都有不同规定。在我国古代居丧三年。

1.斩衰服,三年之服生麻布,是五等丧服中最重要的一等,以极粗麻布制作,衣边不缉。

2.齐衰杖期、不杖期,一年之期服熟麻布,为丧服第二等,缝衣边。

3.齐衰五月、三月服。

4.大功,九月之服,大功及以下都不用杖。

5.小功,五月之服,为丧服第四等。

6.缌麻,三月之服,为丧服第五等。

孝服的颜色也并不是现代人印象中的白

白布:死者同辈、外亲

麻布:子女儿媳

萱布:孙侄甥

浅布:曾孙辈

黄布:玄孙辈

红布:直系玄孙(因玄孙为五代之孙,用红色隐含笑丧之以)

关于丧礼,实在有太多礼节,至现如今早已简之又简,中国传统礼节有许多内容,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让一些旧俗逐渐淡出视野,成为真正的历史。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披麻戴孝的由来:
在我国实行火葬以前,许多地方的老人去世后,安葬的时候总要最亲的人(如儿子)拜路,三步一跪,五步一拜。送葬的人穿一身黑衣服,再用一只麻袋弄成披风样式,从头顶披戴到腰间。据民间说,这种特别的打扮还有来历呢。

很久很久以前,一位老婆婆有两个儿子,他们成家以后都不孝敬老娘,还总是在娘面前夸口:“等娘过了,要好好热闹一番,让娘睡楠木棺材,要穿红戴绿,为娘唱七七四十九天道场……”老婆婆知道他们说的是假话,想教训他们一顿,尽到做娘的责任。老婆婆一夜没合眼,终于想出个办法。

第二天,老婆婆把两个儿子叫到床前说:“我死了也不要你们花一文钱,用破草席把我一卷扔在阴水洞里就行了。不过你们要从今日开始,天天看着屋后面槐树上的乌鸦和山树林里的猫头鹰是怎样过日子的——一直到我闭了眼为止。”不花一文钱,这正中了两个不孝之子的心意,他们马上答应了。

兄弟俩本来无心看什么乌鸦与猫头鹰过日子,但经老娘一提醒,出工收工时便不由自主地注意了起来。原来,乌鸦与猫头鹰都是细心地喂养自己的孩子的,这些小家伙不管妈妈飞来飞去衔吃的有多快,还是张大嘴巴,嗷嗷待哺。可是,小家伙长大以后又怎样对待生养自己的妈妈呢?小乌鸦还不错,妈妈老了飞不动,觅不到食,就让她待在家,衔来吃的填在她嘴里,等到小乌鸦老了,又有自己的孩子喂养她。这样反哺之情,代代相传。而小猫头鹰却截然相反,妈妈老得不中用了,就把妈妈吃掉。令人伤心的是,小猫头鹰后来也被自己的孩子吃掉。这样反咬一口,一代吃一代。

兄弟俩越看越看不下去,如今这样对待老娘,将来孩子也这样对待我们怎么办?他们不敢往下想,渐渐地改变了对老娘的态度。可是,天不作美,兄弟俩刚刚开始孝敬赡养老娘,她老人家却偏偏过世了,兄弟俩后悔莫及。为了表示孝心,安葬那天,他们不是穿红戴绿,而是模仿乌鸦羽毛的颜色,穿一身黑色衣服,模仿猫头鹰毛色,披一件麻衣,并下跪拜路。

打那以后,这个风俗就逐渐流传开来。有的地方百姓比较穷,穿一身黑衣服买不起黑布,于是就裁一条黑布戴在胳膊上。都是为了表示要永远记取乌鸦与猫头鹰善恶孝逆的教训。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