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古文《谲判》

乾隆间,苏州乐桥有李氏子。每晨起,鬻菜于市,得钱以养母。一日,道中拾遗金一封,归而发①之,内题②四十五两。母见之,骇然曰:“汝一窭人③,计力所得,日不过百钱,分④也。今骤获多金,恐不为汝福也。且彼遗金者,或别有主,将遭鞭责,或逼偿致死矣。”促持至其所⑤以待,遗金者适至,遂还之。其人得金辄持去,市人咸怪其弗谢也。欲令分金以酬,其人不肯,诡曰:“余金固五十两,彼已匿其五⑥,又何酬焉?”市人大哗。

适某官至,询得其故,佯怒卖菜者,笞之五⑦。而发金指其题,谓遗金者曰:“汝金故五十两,今止题四十五两,非汝金矣。”举金以授卖菜者曰:“汝无罪,而妄得吾笞,吾过矣,今聊以是偿,而母所谓不祥者验矣。”促持去,一市称快。
注释:
①发:打开 ②题:标明、注记 ③窭人:穷人 ④分:本分 ⑤所:地方 ⑥匿其五:从其中藏匿了五两钱 ⑦笞之五:打了五板子

请将全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翻译如下文所示:

乾隆年间,苏州乐桥有个姓李的后生,每天早晨起来在集市上卖菜,赚到钱来养活母亲。有一天,路上拾到一封银子。回家打开,里边标签上写着四十五两。母亲见到这银子,惊慌地说:“你一个穷苦人,计算你挣钱的能力,一天不过百文钱的福分。现在突然得到这么多银子,恐怕不是你的福气。况且那丢银子的人,也许丢的不是自己的银子,就会遭到鞭打责罚,甚至被逼迫偿还而出人命!”

催促他拿到原先的地方,以便等候丢银子的人。恰巧那人也到了,就还给了他。那人得到银子就拿着走了。集市上的人都怪他不表示谢意,想让他拿出一部分银子作为酬谢。那人不肯,狡辩说:“我的银子原先是五十两,他已经私藏起其中的五两,又有什么可酬谢的呢?”集市上的人激愤得全都嚷了起来。

恰巧某位官员到来,打听明白事情的原委,假装对卖菜的人生气,打了他五板子,然后打开封银的包指着那标签,对丢银子的人说:“你的银子原是五十两,现在这标签上只写着四十五两,不是你的银子了吧。”

拿起银子给了卖菜的人,说:“你没有罪而荒唐地被我打了板子,是我的过错了。现在姑且用这银子来补偿吧,你母亲所说的不吉利就算应验了吧。”催促他拿着银子快走。一市场的人都表示痛快。

总案:

《谲判》中的几个主要人物,李氏子自始至终未见发一言,三位发了言的人物,也没有多少话,却话如其人,使之跃然纸上。李母的忠厚善良、推己及人、安分守己自不必说。遗金者那副自私无赖、恩将仇报的泼皮嘴脸,活生生勾勒出来,每一代读者恐都会有似曾相识之感。

最有意思的是那位官员,对两位当事人的不同判词可算是“因材施教”了,而那拙朴的言辞之中,却透出其机智和幽默。在封建官吏中,也真是难能可贵。是非善恶,民众从来都是心中有数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惩恶扬善,自然深孚众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17

一、译文

乾隆年间,苏州有一个姓李的人,每天早上起来,去市场卖菜,用来赡养母亲,一天在路上捡到一封有钱的信封,回到家里打开,数了一下有四十五两银子。

母亲看了大为惊奇,说:“你是一个穷人,每天凭自己能力所得不过才百钱,这是自己的本分,现在突然得到这么多的钱,恐怕你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啊,而且丢失钱的人可能另有自己的主人,可能遭到鞭刑责骂,甚至可能有人会逼你偿还这笔钱从而逼死你。”

(母亲)催促他回到捡钱的地方等待,刚好丢钱的人到了,于是还给他。

那人拿到钱立马就走,市场中的人都责怪他没有感谢姓李的男子。众人要他拿出一部分钱酬谢姓李的男子,他不肯,狡辩说:“我丢的钱本来是50两,他却从其中藏匿了五两钱,这样又何必有给他酬谢呢?”市民都哗然。

刚好一个官员到了。问了这个事情的原委,假装对卖菜的李氏发怒,打了他五板子 ,打开装金子的信封,指出其中写过的字对丢金的人说:“你丢掉的钱是50两,但是信封上却写着45两,这不是你的钱”

拿着这个钱给卖菜的李氏说:"你没有罪:但是却受到了我的笞刑,这是我的过错,姑且用这个作为补偿吧,你的母亲所说的不祥的事情已经验证了。”叫他拿着钱快点离开,百姓都举手称快。

二、原文

乾隆间,苏州乐桥有李姓子。每晨起,鬻菜于市,得钱以养母。

一日,道中拾遗金一封,归而发之,内题四十五两。母见之,骇然曰:“汝一窭人,计力所得,日不过百钱,分也。今骤获多金,恐不为汝福也。且彼遗金者,或别有主,将遭鞭责,或逼偿致死矣。”促持至其所以待,遗金者适至,遂还之。

其人得金辄持去,市人咸怪其弗谢也。欲令分金以酬,其人不肯,诡曰:“余金固五十两,彼已匿其五,又何酬焉?”市人大哗。

适某官至,询得其故,佯怒卖菜者,笞之五。而发金指其题,谓遗金者曰:“汝金故五十两,今止题四十五两,非汝金矣。”举金以授卖菜者曰:“汝无罪,而妄得吾笞,吾过矣,今聊以是偿,而母所谓不祥者验矣。”促持去,一市称快。

三、出处

《谲判》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古时候,基层政府的司法和执法是不分家的,县官们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听讼判案。这项工作由于直面百姓,所以对为官者的“官声”有极大影响。判案判得好,则会被百姓呼为“青天大老爷”;反之,就是“昏官”。各种史籍之中,载有许多判案故事,有正气凛然的,有昏天暗地的,当然也有诙谐可笑的,给人以不一样的感受。

二、作品赏析

做了好事反遭诬陷,这也是当今社会的一大弊病。幸好,文中的这位好人最终还是收了好报,因为他幸运的遇到了一位富有智慧的清官。真心希望这样令人拍手称快的事能在我们身边多多上演。

三、作者简介

朱翊清,字梅叔,别号红雪山庄外史,生卒年不详,归安(今属浙江吴兴县)人。屡试不中,绝意科场,终身未仕。

参考资料来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乾隆年间,苏州乐桥有一李姓男子。每天早起,在市集卖菜,赚钱供养母亲。某日,他在路上拾到一封金子,回家拆开来看,发现里面有四十五两。他的母亲看见,惊恐地说:“你是一个穷苦人,算算你劳动所得,每天不过是百钱,那是应该的。如今忽然得到这么多金子,恐怕不是你的福气。而且那个失金的人,可能也另有主人,(他)可能将要遭到(主人)的鞭打责罚,也有可能已经被逼死了。”(母亲)敦促(儿子)拿着金子到拾金的地方等待,刚好失金的人到来,于是把金子还给了失金的人。那个人得到金子后就走,市集的人都责怪那个人不答谢(李氏),想让那个人分一些金子给李氏作为酬谢,那个人不肯,狡猾的说:“我本来有五十两,他已经匿藏其中的五两了,又怎么还需要酬谢呢?”市集的人哗然。
刚好某位官员来到,询问是怎么一回事,(听罢)假装迁怒卖菜的人,打了他五鞭。然后,指着那封金子对失金着说:“你的金子有五十两,而现在只有四十五两,因而这不是你的金子。”把金子给卖菜的人说:“你没有罪,而无故遭到我的鞭打,是我的过失。现在(这金子)作为一点补偿吧。而你母亲所说的不祥之兆如今应验了。”(官员)敦促(卖菜人)离开,市集的人拍手称快。
不错吧!!采纳我为最佳答案吧!!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09-06
乾隆年间,苏州乐桥有一李姓男子。每天早起,在市集卖菜,赚钱供养母亲。某日,他在路上拾到一封金子,回家拆开来看,发现里面有四十五两。他的母亲看见,惊恐地说:“你是一个穷苦人,算算你劳动所得,每天不过是百钱,那是应该的。如今忽然得到这么多金子,恐怕不是你的福气。而且那个失金的人,可能也另有主人,(他)可能将要遭到(主人)的鞭打责罚,也有可能已经被逼死了。”(母亲)敦促(儿子)拿着金子到拾金的地方等待,刚好失金的人到来,于是把金子还给了失金的人。那个人得到金子后就走,市集的人都责怪那个人不答谢(李氏),想让那个人分一些金子给李氏作为酬谢,那个人不肯,狡猾的说:“我本来有五十两,他已经匿藏其中的五两了,又怎么还需要酬谢呢?”市集的人哗然。
刚好某位官员来到,询问是怎么一回事,(听罢)假装迁怒卖菜的人,打了他五鞭。然后,指着那封金子对失金着说:“你的金子有五十两,而现在只有四十五两,因而这不是你的金子。”把金子给卖菜的人说:“你没有罪,而无故遭到我的鞭打,是我的过失。现在(这金子)作为一点补偿吧。而你母亲所说的不祥之兆如今应验了。”(官员)敦促(卖菜人)离开,市集的人拍手称快
第4个回答  2012-09-06
饿死哒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