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如题所述

翻译全文:

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元方说:“家父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不知是令尊学我,还是我学令尊?”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学孔子,孔子也不学周公。

”你好,有问题可以追问我,望采纳。

追问

谢谢。指出陈元方第二次答语的妙处

谢谢。指出陈元方第二次答语的妙处

追答

其中第二次回答是如下的: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不知是令尊学我,还是我学令尊?”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袁公说当初他也是这样做的,并问他究竟是“你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父亲”时,他以周公和孔子出现在不同的时代,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如出一辙的表现为依据推出结论:周公没有学孔子,孔子也没有学周公。”巧妙地回答了袁公的问题。既不得罪袁公,又维护了自己的父亲。


好处就是既不得罪袁公,又维护了自己的父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28
老父在太丘 / 强者绥之以德 / 弱者抚之以人 / 恣其所安 / 久而益敬。
1.解释词的意思:(1)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称”(2)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夫。“法”
2.文章划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人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3.袁公两次问陈元方。请你用自己的话把袁公两次问话的主要意思说出来。
4.指出陈远方两次答语的巧妙之处

1.称---称赞
法---效仿
2.老父在太丘 / 强者绥之以德 / 弱者抚之以人 / 恣其所安 / 久而益敬。
3.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任太丘长,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
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不知是令尊学我,还是我学令尊?”
4.袁公两次问话的主要意思是想炫耀自己,赞美自己。陈元方的回答既照顾了对方的面子,,有没有失去自己的尊严。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0-07
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元方说:“家父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不知是令尊学我,还是我学令尊?”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学孔子,孔子也不学周公。
第3个回答  2020-11-08
老父在太丘 / 强者绥之以德 / 弱者抚之以人 / 恣其所安 / 久而益敬。
1.解释词的意思:(1)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称”(2)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夫。“法”
2.文章划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人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3.袁公两次问陈元方。请你用自己的话把袁公两次问话的主要意思说出来。
4.指出陈远方两次答语的巧妙之处
1.称---称赞
法---效仿
2.老父在太丘 / 强者绥之以德 / 弱者抚之以人 / 恣其所安 / 久而益敬。
3.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任太丘长,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
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不知是令尊学我,还是我学令尊?”
4.袁公两次问话的主要意思是想炫耀自己,赞美自己。陈元方的回答既照顾了对方的面子,,有没有失去自己的尊严。
第4个回答  2020-09-28
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元方说:“家父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不知是令尊学我,还是我学令尊?”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学孔子,孔子也不学周公。”
希望能帮助你。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