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水镜先生的介绍

关于水镜先生的介绍

  三国荆襄高才:在三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各政治集团中,荆襄高才有很大影响力。荆州在东汉末年战乱时期是学术中心,这里相对安宁的环境为培养杰出人才提供了条件。最有名的学术领袖是庞德公、司马徽、宋仲子等人,庞德公是当地士族领袖,司马徽是颍川人,视德公为兄长,被德公称为水镜先生,两人亲密到不分彼此的地步。司马徽与宋仲子的学生很多,也都非常著名,庞德公让从子庞统去见教司马徽,庞统被徽赞誉为南州冠冕,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娶了诸葛亮的姐姐,诸葛亮每次见庞德公都参拜,庞德公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这两个晚辈学生被司马徽推荐给了刘备,司马徽其他的学生在《三国志》中,比较有名的诸葛亮与徐庶、石韬、孟建、崔州平共游学,亮只学大略,志向高远。司马徽也赞赏他的才略,把他与庞统并列看待。庞德公子庞山民与徐、石、孟等都入魏,庞山民任黄门吏部郎,徐庶御史中丞、石韬典农校尉、孟建征东将军。诸葛亮追随刘备,庞统首先担任了周瑜的功曹,后来追随刘备战死,是入蜀的主要谋士。在蜀国的司马徽学生中,向朗品德最高,《襄阳记》载:朗师事司马德操,与徐元直、韩德高、庞士元亲善,他主张和为贵,在蜀国任特进、左将军等职,诸葛亮南征时,他留守主政。诸葛亮北伐时任长史,受马谡牵连免职。延熙十年去世,他是深受蜀国上下尊敬的长者,逝后十五年蜀国灭亡。在封建社会不同的政治集团的对抗中,形势错综复杂,没有所谓单一集团能强盛,只有兼容、联合众多力量才能统一,杰出的政治家都深谙此道。曹操招揽人才,以改朝换代为目的,荆襄的高才在曹魏政权地位一般,司马徽的学生只有刘廙职位最高,有反对禅让的倾向,很早就去世了。孙权政权中,荆襄的高才只有诸葛瑾、宋仲子的学生潘濬等。在曹魏政权中的司马懿虽然师从胡昭,但是也敬重荆襄高才,现存史料中,司马懿是曹魏集团中最重视荆襄地区的,与曾在这里避难侨居士大夫杜畿、司马芝、杜袭等共事。他为曹操父子出谋划策主要涉及的也是荆襄地区事务,而且长期驻守南阳宛城,控制荆襄。在他与诸葛亮对阵时,两人也书信往来,也联系孟建等,司马懿与黄权关系密切,黄权帅庞统兄弟庞林降魏。司马懿的祖父担任过颍川太守,与颍川的司马徽同姓,司马懿对司马徽的学生和荆襄高才们是亲近的。这也是他与诸葛亮交战依然下书的原因。在蜀地司马徽的学生还有李仁、尹默等,尹默担任了诸葛亮的军谋祭酒,太中大夫等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21
司马徽,即水镜先生。从这位先生结交的人物来看,有单福(徐庶)、孔明、庞统等,这些皆当时的智谋极士。所谓"人以群分",故此可见其才能也非同一般。所以,在<三国群英传>之类的游戏内,司马徽的军师技和武将技也是相当厉害的,足以与孔明、庞统等一较高低。那么,为什么他没有出山辅佐君王呢?我想,这主要和个人的追求与价值取向有关。在三国里,有众多的名人隐士,比如刘备顾茅庐时碰到的几位(名字忘了),虽然他们的才能不比孔明等,但他们也有自己的追求。何况三国时期,一个字"乱",对于一部分名士来讲,明哲保身是他们最好的选择,所以很多人没有出来建功立业的理想了,游山戏水逍遥自在也许是他们的向往。估计,水镜先生也属于这一类吧。 即便是孔明,在被刘备三顾之情感动后,仍然嘱托其弟好生照顾那几间茅屋,等自己归来,可见,孔明心中未尝没有归隐之念呢。
所以,归隐还是出山,全凭一己之念,个人追求,亦无可厚非。不过,我个人觉得,如果有才能,还是要出来创造一番天地的,如此方不白来世上一遭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