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这样的书应该怎么读

如题所述

于丹说:“在当今社会,我们的痛苦不是没有选择,而是选择太多。这是一个繁荣的时代带给我们的迷惑。”简直太哲理了。比如对于她的《论语》心得,我们别无选择,不读都不行。居家,于丹正在电视里声情并茂地揣摩孔子的思想;上班,公司统一购置的《于丹〈论语〉心得》就在案头脉脉含情;在路上,“于丹说”也是直灌耳鼓。这样一来,果真就应验了易中天的“灰色的孔子”、“普适的理论”之论断了。
我不知道孔子有多快乐。但于丹的立论是:“《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以我的浅薄,是读不懂《论语》的,遑论知晓它的真谛了。但在我极有限的理解里,《论语》的真谛绝不会简单如斯,或者说,绝不会如此普适——仅仅只是咱们普通老百姓“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论语》是儒家思想精华之汇集,它是我们苦难的中华民族的文化正统,且不说它的主要功能在于“治天下” (就连于丹自己也讲过,谁谁谁说过的,凭“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即便依了于丹之言,那么,站在封建统治至高点的每一任皇帝,岂不是天底下最开心的人?可历史却告诉我们,皇帝不快乐的时候挺多的。
由求得“心灵快乐”这个立论展开,于丹从“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等七个方面进行了挖掘,每一“道”都直指当今世人的心态,每一“道”都贯穿着 “快乐”、“简单”、 “当下”、“实用”、“顺应”等等语句与思想。在这里,于丹运用了一个技巧,以“顺应现实”作为理想的起点和终点,只谈“心灵”,不说行动。从这一层面上来讲,如此解读《论语》,确实有点儿委屈了孔子他老人家。
众所周知,孔子一生,大多数时光都处于颠沛流离之中。《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第十七载:“孔子贫且贱”,有好几次都差点丧生,乃至临河而叹:“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此,命也夫!”但是孔子从不气馁,仍然为他的思想身体力行,所以,我们才看到了一个不仅是思想之圣人的孔子,更是一个行动之圣人的孔子。
心灵是什么?它是一个人思想与精神的内心世界,是私化空间的指称,是纯粹个人的事情,是谁也说不清摸不透的原生地带。《论语》影响人的心灵,在于《论语》其本身,而非某一种解读。何况,《论语》本身就是哲理,各人有各人的思考,各人有各人的解读,硬要把一己之读铺天盖地地倾倒给众生,恐怕很有些霸道的嫌疑。看看往昔大师们对《论语》的解读,大多也仅仅止于集注而已。
易中天在《于丹〈论语〉心得》的序言中,谦虚地总结道:“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学者的孔子,也不知道这是不是历史的孔子,更不知道这是不是真实的孔子。但我知道,这是我们的孔子,大众的孔子,人民的孔子,也是永远的孔子。我们需要这样的孔子,我们欢迎这样的孔子。” 但是,话又说回来,于丹置传道、授业、解惑等基本责任于不顾,而一味为了迎合大众的需要,就如此这般地去解读儒家思想之精华的《论语》,去解读本是学者、历史与真实的孔子,是不是有点儿过于简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27
1. 不太明白你的意思。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