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为什么说商鞅是千古罪人?商鞅究竟错在哪里?

如题所述

司马迁说商鞅是千古罪人?司马迁不喜欢商鞅这一点没错,甚至还说商鞅是“残忍少恩”的人,这更多是多商鞅这个人人格的否定,至于司马迁评价商鞅是“千古罪人”?个人觉得这么说还是不太准确。

1、法家代表人物:商鞅

商鞅是春秋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法家思想家们,毋庸置疑,都是难得的人才。他睿智,一双眼睛可以“穿透”人的皮囊,继而从浅显的“个性”中发掘人性的“共性”。于是,法家思想家们在“驭下”这一是事情上确实是有一套的。比如后世的韩非子就曾以“人皆自为”出发,指出了君主需要以此利用好“法术势”的统治手段,继而促使百姓不可欺君罔上。

但是,睿智如商鞅、韩非等法家思想家,最后的下场大多惨烈,甚至还有司马迁这样的“大家”指责“商鞅”,这是为何?

如果说“错”,商鞅能称得上“错”吗?他只是在某种道德评价中,被评价为“不仁”。商鞅的许多学说“太冰冷”,他将人性中展现的诸如“利己”这样的规律,仅仅当作“规律”来用。而运用“规律”的人,就如这“规律”一样,不带人于伦理社会中的“情感”。于是,商鞅的学说在儒家之“仁义礼智”这般体系中,颇有些“不仁”。

而商鞅学说的“冰冷”、对人性的利用,比如利用人“趋利避害”的特点,提倡“重罚轻赏”,多少也促成了后世司马迁认为他“残忍少恩”。

2、司马迁眼里的商鞅:“残忍少恩”

关于司马迁对商鞅的评价,我们从《史记》一书中就能看到其激烈的批判: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昂,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

从这段话中,我们知道,在司马迁眼里,商鞅“残忍少恩”,有些个刻薄。司马迁指出,当年商鞅用“帝王之道”游说秦孝公,这并不是他本身的才能,不过是“虚饰浮说”,而后,他凭借国君宠臣的推荐被重用,一得到君主信任就对公子虔施加刑罚、欺骗公子昂,不听赵良规劝。

也就是说,在司马迁的眼里,商鞅得到君主的重用,不是“真才干”,而是凭借“好口才”以及“人脉”。在司马迁看来,商鞅一受重用就惩罚这个、欺骗那个,以此他评价商鞅独断专行、“残忍少恩”。

从司马迁对商鞅的评价,我们可以看出,司马迁更多就商鞅“做人”上对其予以“否定”,说他是一个残忍、心狠、不知感恩的存在。于此,我们还不能说,商鞅在司马迁眼里上升到“千古罪人”的层面,只能说,司马迁不喜欢杀伐过重、功利心重的人,而在他眼里,商鞅便是这样的存在。

3、如何看待商鞅?

司马迁对于商鞅的评价,是有他的立足点的。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心之所向的“理想人格”,而司马迁对商鞅的评价,更多是建立在“人格”上的“善恶”评价。看待商鞅,我们只能说司马迁不喜欢“商鞅”,觉得商鞅的行事风格太“冰冷”,甚至有些“狠辣”。至于司马迁认为商鞅是“千古罪人”?这就夸张了,还没到这一步。

那么对于商鞅,我们该如何看待?每一位思想家都有其独特的特点,他们的思想体系,都有其立足点。要想获得古代先哲思想精华,不宜进行“善恶”的道德评价。

这个世界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世界”,我们在生活中,所谓善恶、黑白,这之间盘根错节、错综复杂,僵化、强行分开,才容易催生最大的恶---即道德绑架。

若是要学习商鞅的思想,那么就要充分理解商鞅所处的时期、商鞅提出一些观点时他的“任务”是什么?简单说说,商鞅在世时,做的类似“变法”大事,虽冰冷,但他的“任务”是振兴被那个在中国版图西北角落、被其它诸侯国称为“夷狄”的秦国。事实上,商鞅做到了。而能够做到这一点,儒家的孔子、道家的老子,都未必能行。注意,这里不是说孔子、老子不如“商鞅”,而是就秦国当时的环境,两位圣人的学说、观点,不适合秦国。

或许对于当时的“秦国”,商鞅的法子,才是客观情境下相对“有用”的。所以,商鞅是个很有才干的人,他的才干,绝对不是说说而已。

至于人格方面的“善恶”?举个例子,百年以前,寡居女子改嫁视为“不良”,即“恶”;现如今,盲目守寡说不定还会被指“不自爱”。善和恶,在某些历史时期,就某些事情,还真可以“对调”。

所以,对于商鞅的“人格品性”怎么样,个人觉得,我们后人轻易评价还是显得太“浅”。

试问,“眼见未必为实”,我们又如何笃定一个我们不曾见过、亲自接触过之人是“真善美”还是“假丑恶”呢?有人说这是不是太“小心了”?个人觉得,在评价先哲时,我们需要这样的“谨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07

的法律过于严苛,连百姓言行举止都要管,并且连坐制度的存在,使得新法严重极端化,这些都让商鞅背上了酷吏的骂名。

商鞅执法严酷,曾在边一日处决囚犯七百人,河水因此变红,号哭之声惊天动地。商鞅严格执法、滥用酷刑的行为招致普遍的怨恨,时的贤良文学也认为商鞅的严酷刑法是造成秦朝快速灭亡的重要原因,甚至将商鞅称为酷吏。

商鞅的主张禁止粮食贸易,商人和农民都不得卖粮,甚至连为商业贸易和人口流动服务的旅馆业也予以铲除。这样人民都被禁锢在自己的土地上,只能成为农民。农民不能离开土地半步,无法获得知识更新(也不需要),就成为了君主的生产工具,甚至国家还能够彻底操控物资的流动,实现对一切商业活动的垄断。

扩展资料:

商鞅独立的思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商鞅主张全农的经济政策,为此他颁布了《垦草令》,制定出二十种重农和开垦荒地的办法。

商鞅的思想在商鞅死后经过发展逐渐形成一门学派,名为商学派。商学派经过建立、开拓、发展、定型和后劲五个阶段,配合秦的历史,逐渐成为主宰乃至秦朝的思想主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29
主要是商鞅治国的核心思想就是“弱民”,让农民一直持续在一个吃不饱穿不暖的状态,就是这样的御民之术害了许多老百姓。
第3个回答  2021-01-07
司马迁抹黑卫鞅完全是腐儒思想使之,儒家攻击其他学派也是当时各派的做法。其一:试问,在古代已竹简记事的时代,司马迁是如何得知赵良痛骂卫鞅的详情?一字一句彷如录音设备无误。须知史官记载均需君主一字一句陈述。其二:商君造反,不攻咸阳,不攻魏国跑去攻郑县,莫名其妙乎?古代名士,高风亮节,为了名节不惜一死明志,何来作茧自缚一说。秦国变法二十余年足见商君变法之功,后世百姓为商君立像,立志可见其在百姓心中地位,公道自在民心啊。其三:商君造反,嬴驷仅杀其家,随其造反之将士何在?按秦法岂不依法处死?功过评说,向来后世者书写,抹黑捧杀,司马迁个人所好也。
第4个回答  2020-12-29
因为商鞅推行的依法治国太过严酷,是秦朝之后统一全国施行法律政策的基础。商鞅之处在于没有根据形势变化而改良秦国法律。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