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制度废除的意义

如题所述

宰相制度的废除是强化君主专制的必然结果。宰相制度自秦朝开始建立,到明朝废除。

宰相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内部可发挥双重作用:

既可以辅佐皇帝,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决策机要;也可能因权力过重而威胁君权,因而形成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后,固然可解决君相矛盾,但必然导致皇帝负担加重,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个人裁决,难免偏颇,草率.皇帝独操权柄,固然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政,加强统治,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是缺少制约君权的机制,社稷的兴衰维系于皇帝个人素质,也不利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9-26
权力高度集中在皇上手中 ,避免了宰相篡权
宰相制度的废除是强化君主专制的必然结果。
第2个回答  2010-09-25
宰相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内部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既可以辅佐皇帝,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决策机要;也可能因权力过重而威胁君权,因而形成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后,固然可解决君相矛盾,但必然导致皇帝负担加重,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个人裁决,难免偏颇,草率.皇帝独操权柄,固然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政,加强统治,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是缺少制约君权的机制,社稷的兴衰维系于皇帝个人素质,也不利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第3个回答  2010-09-26
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第4个回答  2010-09-25
《大明王朝纪事》——
朱元璋时代的洪武十三年。这一年,是为公元1380年。朱元璋以奸党一案,杀宰相胡惟庸,前后牵连至死者,凡两万余人。与此同时,朱元璋对帝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将在我国实行了至少一千五百年以上的宰相制度正式废除——与以往世代比较起来,帝国政治制度与机构设置均变得极其简单明了,其最大特点,就是所有权力最终毋庸置疑地全部归到了皇帝手上,即所谓“大权一归朝廷”。其直接后果,则是一目了然,皇帝的威权变得空前之巨大;同时,其负担当然也变得空前巨大。
《明太祖实录》卷一百六十五中记载说: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八天之中,全国共有1160件各种文书报告送到朱元璋案头,其中涉及各类事项3391件。平均计算,该人每天需要批阅文件字数约20万字,处理事务423件。就是说,即便此人24小时不吃不睡,一个小时也要阅读8000字以上,并在20多件国家事务上作出决断。这种情形称得上令人畏惧。就算皇帝是真龙天子,就算他体力、精力、智力、能力都超群绝伦,就算他无限热爱此种工作,这样的工作量应也是形同苦役。
为此,朱元璋曾从民间征召过几位饱读诗书的老先生,做自己的国事顾问,称春、夏、秋、冬四辅官。其间效果如何,记载相当委婉而暧昧。推想起来,这些来自乡村的老学究,若真能做到不是越帮越忙,真能顾好这个问,倒确实是政治史上的奇观。于是,朱元璋设置了华盖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和东阁等大学士,挑选那些品级较低、年纪较大、政绩平平的文史官充任,帮自己处理文书报告,以备顾问,但不能参与政事。
到永乐年间,燕王朱棣夺了侄子的皇位之后,开始让这些大学士参与军国大事的处置。虽然其官阶仍只有五品,没有部下,没有统辖机构,甚至没有专门的办公场所,既无宰相之名,又无宰相之实,但这些人全是皇帝的亲信近臣,每日侍奉于皇帝身边,奔走于殿阁之下,特别是可以参与机务,看起来却很像宰相。为避开宰相这个已变得不祥的字眼,加之其名称为“入值文渊阁”,在内廷办事,人们含混地称之为“内阁”,算是有了内阁制的大模样。

宰相容易专权, 使六部直接将全国政务奏请皇帝裁决,由皇帝兼行相权. 进一步强化君权, 是他成为历史上最有权势的皇帝.

但如此高集中的皇权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为没有相应的约束机制,明中后期皇帝为所欲为, 极度腐朽, 甚至后面的皇帝开始数十年不上朝, 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