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婉儿的墓志考古学意义有多大?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4-30
在初唐诗坛上,上官仪和上官婉儿是一直受到重视的人物,影响深远的“上官体”和宫廷中的上官婉儿都是初唐诗歌演进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同时,他们又是影响历史进程的政治人物,政治的浮沉与文学的成就具有重要的关联。尽管历代学者对于上官氏祖孙颇为关注,但因政治与文学两方面的复杂性,也还有一定的研究空间有待于进一步开拓。近来,《上官婉儿墓志》的出土,为初唐文学研究提供了契机,尤其是墓志中有一半的篇幅记载其家世情况,为我们从家族文学的层面研究初唐文学的演进提供了难得的实证材料。

一、上官氏家族的政治浮沉与文学传承

我们先从《上官婉儿墓志》谈起。2013年8月至9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咸阳市渭城区北杜镇邓村发掘了唐昭容上官氏墓,出土墓志一合,这就是著名宫廷女诗人上官婉儿的墓志。墓志几乎占了一半的篇幅叙述其家世,这在唐代墓志中是不多见的。这样的叙述展示了上官氏家族在初唐政坛和文坛上的显要位置。

二、上官氏家族与初唐诗歌的演进

唐代的诗歌史一般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初唐时期又是绵延时间较长的特定时段,这一时期宫廷诗歌的发展呈现一枝独秀的局面,与当时的宫廷环境、诗人群体和文柄主宰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前后衔接的数十年的诗歌发展进程中,上官仪和上官婉儿嫡亲祖孙相继主宰文柄,成为最值得关注的现象。

上官仪,字游韶,陕州人。贞观初,擢进士第,召授弘文馆学士,迁秘书郎。上官仪以文才受到太宗的赏识,曾参与太宗诏修的《晋书》,以至于太宗私宴也要让他参加。他在创作实践中总结了律诗对偶的规律,创立了“六对”、“八对”之说,对当时的科举考试与诗歌普及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他的诗也风靡全国,时人不断仿效,称为“上官体”。到太宗贞观末期,活跃于文坛的曾担任过文馆学士的诗人以及具有诗人身份的重臣如欧阳询、刘孝孙、岑文本、魏征、高士廉、杨师道、房玄龄、李百药等相继去世,上官仪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坛宗主。高宗即位,上官仪为秘书监,龙朔二年(662)十月,又由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入相。这时距太宗去世已有十三年。唐刘 《隋唐嘉话》记载:“高宗承贞观之后,天下无事。上官侍郎仪独持国政,尝凌晨入朝,巡洛水堤,步月徐辔,咏诗云:‘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鹊飞山月晓,蝉噪野风秋。’音韵清亮,群公望之,犹神仙焉。”元兢《古今诗人秀句序》云:“余于是以情绪为先,直置为本,以物色留后,绮错为末;助之以质气,润之以流华,穷之以形似,开之以振跃。或事理俱惬,词调双举,有一于此,罔或孑遗。时历十代,人将四百,自古诗为始,至上官仪为终。”都是上官仪创作实绩和诗歌地位的体现。《古今诗人秀句》始编于龙朔元年(661),完成于咸亨二年(671),属于高宗前期,代表了当时诗坛的走向,以上官仪为十代诗坛的殿军。序中列举的“情绪”、“直置”、“物色”、“绮错”、“质气”、“流华”,则体现了其所选录秀句的一些标准。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文学上,上官仪都是由太宗向高宗时期过渡的重要人物。

三、《上官婉儿墓志》的文学价值

《上官婉儿墓志》是一篇很好的人物传记,也是一篇很好的文学作品。无论是政治的沉浮、历史的进退,还是家世的显荣、个人的升降,都通过这九百余字的墓志文表现出来。又因为上官婉儿的特殊身份和墓志写作的特殊环境,墓志所用的曲笔也很值得我们重视。

(一)特殊的人物传记

上官婉儿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悲剧性的人物,其一生大致上经历了“显荣—悲惨—显荣—悲惨”四个阶段。童年时代,因为祖父上官仪在唐太宗至高宗前期显赫一时,有过一段显荣的经历,但因为武则天使人罗织上官仪谋反之罪而使其下狱致死,以致与其子上官庭芝一同被杀,上官婉儿也就被没入宫廷。这是致使上官氏家族毁灭崩溃的一大悲剧。然而机缘巧合,上官婉儿入宫之后,因其才华得到武则天的欣赏,又因其运转政治的能力而逐渐掌握后宫的大权,直至中宗时由婕妤到昭容,达到正二品的显要官职。

(二)墓志文体的曲笔

上官婉儿因为政治事件招致被杀的结局,而墓志因为尊体的需要往往是正面叙述墓主的事迹,故而上官婉儿之死,作者运用曲笔加以表述。志云:

皇太子冲规参圣,上智伐谋,既先天不违,亦后天斯应,拯皇基于倾覆,安帝道于艰虞。昭容居危以安,处险而泰。且陪清禁,委运于乾坤之间;遽冒铦锋,亡身于仓卒之际。

在正面歌颂李隆基的基础上,对上官婉儿被杀的结局只用了“亡身于仓卒之际”进行委婉。(三)墓志内容的文学表现

一般而言,盛唐以前的墓志,很少题署撰者姓名,《上官婉儿墓志》也是如此。但这方墓志文学性很强,无疑出于朝廷大手笔之手。

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与政治紧密联系,在这样的联系中,特殊的政治人物又成为重要的关节点,从中体现出的家族特征又影响文学史的演进历程,初唐的上官氏家族无疑是非常典型的。上官氏家族从上官弘到上官婉儿四世,政治上都是不幸的,而文学上却是幸运的。以上官仪为代表的“上官体”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奠定了上官仪的诗坛宗主地位,上官婉儿则是初唐诗风转变过程中的代表性人物,同时又体现了“上官体”家学传承的因素。《上官婉儿墓志》的出土,更证实了其祖孙四代在文学上的修为,文学发展的政治背景和家族因缘在此得到了集中的体现。《上官婉儿墓志》本身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就传记文学而言,剪裁非常特别,通过家世的叙写及政治斗争中表现的描述,把这位复杂人物的成长历程和性格凸显出来。同时,这样一位悲剧性政治人物的一生,如果客观写实的话,又会触犯政治忌讳和墓主声誉,因而作者巧妙地采取了曲笔的表现方式。
第2个回答  2022-04-30

人们对上官婉儿的关注,事实上也是因为当代人在她身上找到一种价值投射。在我们的想象中,她是女性力量的诠释,大唐气象的代言,是历史千年不遇的风景。她的墓志,似乎也和其他文物不一样,是一块能和当代情感贯通与共鸣的奇迹,值得我们长久地阅读与阐释。

当然,这种关注有的时候未必准确,也可能是娱乐化的,属于过度演绎。但这样的关注并不是没意义的,正如史学家克罗齐的那句话“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今天大众对上官婉儿的关注,其实也是在参与历史书写,在重新定义历史的内涵。
比如墓志里有一句“太平公主哀伤,赙赠绢五百匹,遣使吊祭,词旨绸缪”,一下将唐朝的两位“大女主”联系了起来。网友迅速脑补了两位绝世女子的惺惺相惜、命运相连,连电视剧脚本都想好了。
人们的这种同情与想象,虽然情绪大于逻辑,但不能说全无历史的真实。真实历史中的情形已不可知,但有一个非常微观的视角:太平公主其实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婉儿”的名字也更像是宫廷里的昵称,她的墓志里也没有留下她的名字。所以,看似光芒万丈,但她们依然生活在女性连名字都留不下来的时代;看似命运在握,但在宫廷政治里同样是风中烛火、难以自持。
当代人的观察与讨论,其实也在不经意间体现了我们对历史的理解与反思,女性的悲剧产生了超越千年的共情。

这也是我们今天关注这块墓志的意义,我们发现她的美,也理解她的悲,仿佛听到历史深处的千年长叹。
在网上,能看到有不少人手抄着婉儿的墓志铭——潇湘水断,宛委山倾。珠沉圆折,玉碎连城。甫瞻松槚,静听坟茔。千年万岁,椒花颂声。人们或许不能完全理解这些句子,但似乎冥冥中能感受到一种触动。
文物能带给我们这种感受其实就很足够了。通过文物,我们认识一个人,了解一段历史,也生发出一些玄远深沉的幽思与悲悯。

第3个回答  2022-04-30
在初唐诗坛上,上官仪和上官婉儿是一直受到重视的人物,影响深远的“上官体”和宫廷中的上官婉儿都是初唐诗歌演进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同时,他们又是影响历史进程的政治人物,政治的浮沉与文学的成就具有重要的关联。尽管历代学者对于上官氏祖孙颇为关注,但因政治与文学两方面的复杂性,也还有一定的研究空间有待于进一步开拓。近来,《上官婉儿墓志》的出土,为初唐文学研究提供了契机,尤其是墓志中有一半的篇幅记载其家世情况,为我们从家族文学的层面研究初唐文学的演进提供了难得的实证材料。

一、上官氏家族的政治浮沉与文学传承

我们先从《上官婉儿墓志》谈起。2013年8月至9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咸阳市渭城区北杜镇邓村发掘了唐昭容上官氏墓,出土墓志一合,这就是著名宫廷女诗人上官婉儿的墓志。墓志几乎占了一半的篇幅叙述其家世,这在唐代墓志中是不多见的。这样的叙述展示了上官氏家族在初唐政坛和文坛上的显要位置。

二、上官氏家族与初唐诗歌的演进

唐代的诗歌史一般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初唐时期又是绵延时间较长的特定时段,这一时期宫廷诗歌的发展呈现一枝独秀的局面,与当时的宫廷环境、诗人群体和文柄主宰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前后衔接的数十年的诗歌发展进程中,上官仪和上官婉儿嫡亲祖孙相继主宰文柄,成为最值得关注的现象。

上官仪,字游韶,陕州人。贞观初,擢进士第,召授弘文馆学士,迁秘书郎。上官仪以文才受到太宗的赏识,曾参与太宗诏修的《晋书》,以至于太宗私宴也要让他参加。他在创作实践中总结了律诗对偶的规律,创立了“六对”、“八对”之说,对当时的科举考试与诗歌普及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他的诗也风靡全国,时人不断仿效,称为“上官体”。到太宗贞观末期,活跃于文坛的曾担任过文馆学士的诗人以及具有诗人身份的重臣如欧阳询、刘孝孙、岑文本、魏征、高士廉、杨师道、房玄龄、李百药等相继去世,上官仪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坛宗主。

高宗即位,上官仪为秘书监,龙朔二年(662)十月,又由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入相。这时距太宗去世已有十三年。唐刘 《隋唐嘉话》记载:“高宗承贞观之后,天下无事。上官侍郎仪独持国政,尝凌晨入朝,巡洛水堤,步月徐辔,咏诗云:‘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鹊飞山月晓,蝉噪野风秋。’音韵清亮,群公望之,犹神仙焉。”元兢《古今诗人秀句序》云:“余于是以情绪为先,直置为本,以物色留后,绮错为末;助之以质气,润之以流华,穷之以形似,开之以振跃。或事理俱惬,词调双举,有一于此,罔或孑遗。时历十代,人将四百,自古诗为始,至上官仪为终。”都是上官仪创作实绩和诗歌地位的体现。《古今诗人秀句》始编于龙朔元年(661),完成于咸亨二年(671),属于高宗前期,代表了当时诗坛的走向,以上官仪为十代诗坛的殿军。序中列举的“情绪”、“直置”、“物色”、“绮错”、“质气”、“流华”,则体现了其所选录秀句的一些标准。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文学上,上官仪都是由太宗向高宗时期过渡的重要人物。
第4个回答  2022-04-30
在初唐诗坛上,上官仪和上官婉儿是一直受到重视的人物,影响深远的“上官体”和宫廷中的上官婉儿都是初唐诗歌演进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同时,他们又是影响历史进程的政治人物,政治的浮沉与文学的成就具有重要的关联。尽管历代学者对于上官氏祖孙颇为关注,但因政治与文学两方面的复杂性,也还有一定的研究空间有待于进一步开拓。近来,《上官婉儿墓志》的出土,为初唐文学研究提供了契机,尤其是墓志中有一半的篇幅记载其家世情况,为我们从家族文学的层面研究初唐文学的演进提供了难得的实证材料。

一、上官氏家族的政治浮沉与文学传承

我们先从《上官婉儿墓志》谈起。2013年8月至9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咸阳市渭城区北杜镇邓村发掘了唐昭容上官氏墓,出土墓志一合,这就是著名宫廷女诗人上官婉儿的墓志。墓志几乎占了一半的篇幅叙述其家世,这在唐代墓志中是不多见的。这样的叙述展示了上官氏家族在初唐政坛和文坛上的显要位置。

二、上官氏家族与初唐诗歌的演进

唐代的诗歌史一般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初唐时期又是绵延时间较长的特定时段,这一时期宫廷诗歌的发展呈现一枝独秀的局面,与当时的宫廷环境、诗人群体和文柄主宰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前后衔接的数十年的诗歌发展进程中,上官仪和上官婉儿嫡亲祖孙相继主宰文柄,成为最值得关注的现象。

上官仪,字游韶,陕州人。贞观初,擢进士第,召授弘文馆学士,迁秘书郎。上官仪以文才受到太宗的赏识,曾参与太宗诏修的《晋书》,以至于太宗私宴也要让他参加。他在创作实践中总结了律诗对偶的规律,创立了“六对”、“八对”之说,对当时的科举考试与诗歌普及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他的诗也风靡全国,时人不断仿效,称为“上官体”。到太宗贞观末期,活跃于文坛的曾担任过文馆学士的诗人以及具有诗人身份的重臣如欧阳询、刘孝孙、岑文本、魏征、高士廉、杨师道、房玄龄、李百药等相继去世,上官仪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坛宗主。高宗即位,上官仪为秘书监,龙朔二年(662)十月,又由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入相。这时距太宗去世已有十三年。唐刘 《隋唐嘉话》记载:“高宗承贞观之后,天下无事。上官侍郎仪独持国政,尝凌晨入朝,巡洛水堤,步月徐辔,咏诗云:‘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鹊飞山月晓,蝉噪野风秋。’音韵清亮,群公望之,犹神仙焉。”元兢《古今诗人秀句序》云:“余于是以情绪为先,直置为本,以物色留后,绮错为末;助之以质气,润之以流华,穷之以形似,开之以振跃。或事理俱惬,词调双举,有一于此,罔或孑遗。时历十代,人将四百,自古诗为始,至上官仪为终。”都是上官仪创作实绩和诗歌地位的体现。《古今诗人秀句》始编于龙朔元年(661),完成于咸亨二年(671),属于高宗前期,代表了当时诗坛的走向,以上官仪为十代诗坛的殿军。序中列举的“情绪”、“直置”、“物色”、“绮错”、“质气”、“流华”,则体现了其所选录秀句的一些标准。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文学上,上官仪都是由太宗向高宗时期过渡的重要人物。

三、《上官婉儿墓志》的文学价值

《上官婉儿墓志》是一篇很好的人物传记,也是一篇很好的文学作品。无论是政治的沉浮、历史的进退,还是家世的显荣、个人的升降,都通过这九百余字的墓志文表现出来。又因为上官婉儿的特殊身份和墓志写作的特殊环境,墓志所用的曲笔也很值得我们重视。

(一)特殊的人物传记

上官婉儿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悲剧性的人物,其一生大致上经历了“显荣—悲惨—显荣—悲惨”四个阶段。童年时代,因为祖父上官仪在唐太宗至高宗前期显赫一时,有过一段显荣的经历,但因为武则天使人罗织上官仪谋反之罪而使其下狱致死,以致与其子上官庭芝一同被杀,上官婉儿也就被没入宫廷。这是致使上官氏家族毁灭崩溃的一大悲剧。然而机缘巧合,上官婉儿入宫之后,因其才华得到武则天的欣赏,又因其运转政治的能力而逐渐掌握后宫的大权,直至中宗时由婕妤到昭容,达到正二品的显要官职。

(二)墓志文体的曲笔

上官婉儿因为政治事件招致被杀的结局,而墓志因为尊体的需要往往是正面叙述墓主的事迹,故而上官婉儿之死,作者运用曲笔加以表述。志云:

皇太子冲规参圣,上智伐谋,既先天不违,亦后天斯应,拯皇基于倾覆,安帝道于艰虞。昭容居危以安,处险而泰。且陪清禁,委运于乾坤之间;遽冒铦锋,亡身于仓卒之际。

在正面歌颂李隆基的基础上,对上官婉儿被杀的结局只用了“亡身于仓卒之际”进行委婉。(三)墓志内容的文学表现

一般而言,盛唐以前的墓志,很少题署撰者姓名,《上官婉儿墓志》也是如此。但这方墓志文学性很强,无疑出于朝廷大手笔之手。

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与政治紧密联系,在这样的联系中,特殊的政治人物又成为重要的关节点,从中体现出的家族特征又影响文学史的演进历程,初唐的上官氏家族无疑是非常典型的。上官氏家族从上官弘到上官婉儿四世,政治上都是不幸的,而文学上却是幸运的。以上官仪为代表的“上官体”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奠定了上官仪的诗坛宗主地位,上官婉儿则是初唐诗风转变过程中的代表性人物,同时又体现了“上官体”家学传承的因素。《上官婉儿墓志》的出土,更证实了其祖孙四代在文学上的修为,文学发展的政治背景和家族因缘在此得到了集中的体现。《上官婉儿墓志》本身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就传记文学而言,剪裁非常特别,通过家世的叙写及政治斗争中表现的描述,把这位复杂人物的成长历程和性格凸显出来。同时,这样一位悲剧性政治人物的一生,如果客观写实的话,又会触犯政治忌讳和墓主声誉,因而作者巧妙地采取了曲笔的表现方式
第5个回答  2022-04-30

一、墓志铭具有历史研究价值

墓志铭是一部刻在石头上的历史。墓志铭上刻有关于墓主人生平的文字,是研究当时社会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正史资料可以被人篡改,但墓志铭资料却是真真实实的,是研究历史最原始的第一手资料。所以,历史研究价值是墓志铭的首要价值。也希望朋友们以后能够多发这个类型的帖子,将我们的墓志铭吧建设成一个高水平的拥有历史底蕴的贴吧!

二、墓志铭具有书法鉴赏价值

墓志铭上面刻有关于墓主人生平的文字。可别小看这些文字,因为书写这些文字的人有不少是我国古代的书法泰斗。举个例子吧,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大书法家,可是我们却很难看到他的书法真迹。但是我们却可以从一些出土的墓志铭中欣赏到颜真卿的书法真迹。比如1997年在河南偃师出土《郭虚己墓志铭》,是颜真卿书写的,它是我们研究颜真卿书法的珍贵资料!

三、墓志铭具有收藏价值

正因为墓志铭具有很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所以墓志铭是一种珍贵的文物,具有重要的收藏价值。墓志铭是古墓里出土的东西,本身就有收藏价值;有的墓志铭又有重要的文字记载或是由著名书法家书写的,这样的墓志铭收藏价值就更高啦!希望收藏有墓志铭的朋友们,可以将你的墓志铭以图片或文字的形式发到这里,大家一起交流它的价值!

四、墓志铭还具有“娱乐”价值

当然啦,这里的“娱乐”是加有引号的。墓志铭其实是一种很严肃的东西,不应当以“娱乐”相称,但一些墓志铭尤其是现代国外的一些名人的墓志铭写的比较好玩儿。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