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称呼君王一般用谥号,为什么在唐朝之后就改为用庙号?

为什么在唐朝之后就改为用庙号?

在古代的时候称呼君王一般用溢号,到了唐朝之后就改用为庙号,其实溢号是君王死了以后追封的,到了唐朝,武则天有自己的风格,他把溢号名字加的很长,庙号没有变

在古代唐朝以前的皇帝是溢号,从唐朝以后就开始称庙号,中间有一个转折点那就是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溢号一般是君王,诸侯,还有大臣等死了以后,按照他们生前的功绩,他们追封的一个称号,谥号是从西周时期就开始形成的。在春秋战国时期它成了一个固定的制度,主要就是用来评价一些帝王将相他们生前的功绩的。

唐朝以前,溢号一般都是只有两个字,自从秦始皇统一了天下以后,溢号的制度就被废除了,到西汉的时候又重新恢复了,从那以后一直用到了清朝灭亡。而庙号起源于商朝时期,他主要是用在皇帝死了以后,在宗庙里边被供奉的时候,称呼的一个名号。它与溢号不同,庙号是君王专用的一个称号,一般是以祖或者是宗来结尾的。

不管是溢号还是庙号,都是皇帝的一个称呼,在秦始皇的时期,这两个称号都被一块儿给废除了,因为这两个称号会形成子议父臣议君的局面,到后来还是在西汉的时期,庙号也被恢复了使用。在唐朝时期,武则天经常是不按套路出牌,她把溢号加到了很长,比如她给她的丈夫追封溢号天皇大帝,他死的时候让他儿子给她追封溢号则天大圣皇后,而到了武则天的孙子辈儿,也是效仿武则天加谥号的做法,把溢号的名字都加的很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01
在西汉时期,重新恢复了庙号的使用。与谥号不同,庙号是君王独有的称号。
第2个回答  2019-09-30
这些都是君王专属的称号儿,只是个朝代叫法不同,但是意思是一样的,都是只有君王才行,能称呼的。
第3个回答  2019-09-30
庙号是专用于皇帝死后在宗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商朝。西周时期并未沿用,秦始皇后来把庙号和谥号一块给废除了,原因是“庙号和谥号”的定夺将会形成“子议父、臣议君”的局面。还是在西汉时期,重新恢复了庙号的使用。与谥号不同,庙号是君王独有的称号。
第4个回答  2019-09-30
庙号是君王独有的称号,其实和时好并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指的那一位君主,只不过各朝各代有各自的叫法而已,没有人真正真正追究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