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人生三大遗憾,除了传国玉玺,还与哪两个人物有关?

如题所述

人生总是充满遗憾,平常人如此,贵为九五之尊的皇帝也不例外。就好比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他本是贫苦出身,后来竟翻身做了皇帝。这样的人生,或许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大家也都会想,能够拥有这样的人生,想必也是一生无憾了。

然而朱元璋在临终时,仍然觉得人生有三大遗憾,其中一个就是没能找到传国玉玺。除了传国玉玺,还与两个人物有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关于朱元璋的人生三大遗憾。

一、未得到传国玉玺

公元前228年,秦王政得到和氏璧,他统一天下后,命李斯用小篆雕刻传国玉玺,正面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虫鸟篆字。于是这块玉玺,便成为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信物。

传说,秦始皇过洞庭湖的时候,突然风浪骤起,他慌忙中将传国玉玺抛入湖中,祈求神灵庇佑,玉玺自此消失了八年。后来有人将其捞起,重新献给了秦。秦朝灭亡后,传国玉玺到了刘邦手里,西汉建立后,传国玉玺成为“汉传国玺”。

后来传国玉玺兜兜转转,见证了中国历朝历代的变迁,直到靖康之变爆发,被金国夺走,从此销声匿迹。不久,有人称“传国玉玺”现身大都,但有人认为,这并非真正的传国玉玺,不过仍然导致众人争抢不断。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派徐达深入漠北,除了消灭元朝残余势力外,主要目的就是想寻回传国玉玺。他之所以如此向往传国玉玺,主要就是想证明,自己是君权神授的真命天子,可惜最终无所获。

二、未招降王保保

王保保,蒙古名为扩廓帖木儿,是元朝末年名将。在元朝大势已去的局面下,他始终忠心效力,坚持与明军对抗,赢得朱元璋的尊重及赏识。有一次朱元璋问大家,天下谁能称得上奇男子,众人回答常遇春。可朱元璋却说:“遇春虽人杰,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

正因如此,朱元璋就特别想招揽王保保入麾下,他曾多次派遣使者去劝降王保保,可是均被拒绝。十多年里,朱元璋写了七次信给王保保,表达自己对他的欣赏之情,这七封信都收录在《明实录》中,只可惜王保保始终未曾动摇。

洪武五年,朱元璋派徐达、李文忠、冯胜等大将率军征讨北元,结果徐达、李文忠均被王保保击败。王保保挫败了明军士气,却令朱元璋愈发欣赏他,还让自己的儿子朱樉,迎娶了王保保的妹妹。但遗憾的是,朱元璋一直没能成功招降王保保。

三、未寻得元太子

元太子就是元顺帝的太子,名叫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他早年接受儒学教育,至正十三年被封为皇太子。当时元顺帝荒淫纵欲,但爱猷识理答腊很有上进心,所以常常与父亲发生争执,甚至差点兵戎相见。

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派徐达、常遇春进攻大都,爱猷识理答腊随元顺帝出逃,辗转来到应昌。元顺帝死后,爱猷识理答腊即位,是为元昭宗。元昭宗有中兴之志,他重用王保保,希望能够挽回元朝颓势。然而天下局势已定,他的抱负终究没能实现。

朱元璋一直在寻找元昭宗的下落,这是因为一般新的皇帝,都希望前朝的亡国之君,能够对自己表示臣服,以示天下一统,昭示新王朝的正统性、合法性。但朱元璋并未能够找到元昭宗,成为他人生一大遗憾。

朱元璋作为开国之君,从他的三大遗憾可以看出来,他十分希望能够建立一个正统、合法、稳定的王朝,交给自己的子孙。因此他一生都在努力,将一切做到完美,好让子孙无后顾之忧,能让明朝万世相传。但人无完人,人生也不可能是完美的,最终朱元璋也只能带着他的三个遗憾,永远埋葬在孝陵之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