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知之明》的译文(选自《荀子》)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失之己,反之人,岂不迂乎哉?故君子道其常,而小人道奇怪。

知道自己的人不会埋怨别人,知道历史大势的人不会埋怨老天。
埋怨别人的人会穷途末路,埋怨老天的人胸无志向。
此为一节:荀子想说,人与人的关系错综复杂,成功失败被牵扯其中,在任何一次计划中,参与人中,任何一个人犯下错误都会导致一个错误链和使整个计划泡汤,但是这个错误链的开端或者其过程都会经过自己这一环,倘若你能足够的清楚自己的所作所为及其带来的后果,那么你就能终止这个错误链,根本性的防止更大的损失,或者从一开始就可以避免损失。所以反省自身,比埋怨别人要好得多。
至于知道天命则是,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你能起到的作用实在太微小了,往往时代的环境跟个人的前途命运有莫大的关系,所以中国人常说“时也,命也”。没有落魄的旧中国,就没有毛泽东的伟名,没有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就不会有大字不识一个的人成为亿万富翁。所以当汉武帝时大臣都嘲笑东方朔不能建立功勋还那么狂,他却回答道,英雄非用武之时。此乃命数也。当一个人能知道时代能带给个自己的影响,和自己能发挥的效用,就是知命者,从而泰然自若不急不躁而不怨天。

失:失去 之:指代某事 反:与“正”相对,此处为不再自己身上找毛病,反而怪在别人身上。道:以……为道,行事守则 常:平常。奇怪:不理解,惊咋。
自己犯下错误,却怪在别人身上,这不是很迂腐吗?所以君子从来是淡定自若而不惊恐,小人则是常常惊咋而不镇定。
此为第二节,这个是顺应了上一节,核心意思都在围绕自知和知命来讲,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和对待错误的态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6-02
楚庄王要讨伐越国,庄子劝谏道:“大王为什么要讨伐越国呢?”庄王答道:“因为越国政治混乱,士兵战斗力差。”庄子说:“臣认为智慧就像眼睛一样,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的地方,却看不到自己的睫毛。大王曾经兵败给秦国、晋国,丧失了几百里的土地,这就是士兵战斗力弱了。庄蹻在楚国境内当强盗为害百姓,官吏却不能将其拿获,这就是政治混乱了。大王政治之乱,兵力之弱,似乎也不在越国之下,但却想讨伐越国,这就说明了大王的智慧也像那眼睛一样了(看得到别人,却看不到自己)。”庄王于是取消了这次军事行动。由此可见,一个人的智慧不在于他能够评价别人,而在于能够正确地评价自己,因此说:“能够自我评价才称得上有智慧。”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