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奄中题诗释义

全部意思

原文:

《奄中题诗》

明代:朱元璋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山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

译文:我杀尽江南的百万雄兵,腰间佩戴的宝剑还沾着血腥,你们这些山里的和尚不认识英雄霸主,只聒噪的问我的姓名。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364年,当时逐鹿天下的朱元璋正在和同为农民起义军的首领之一陈友谅进行决战,双方在鄱阳湖水域已经展开了数场生死之战。虽然,当时的朱元璋打败陈友谅已成定局,可是朱元璋依旧时时刻刻都在警惕自己,在没有赶走北元、取得天下之前,自己那个紧绷的神经还是不能有一丝的懈怠。

于是,就有了一天夜里,朱元璋带领着几个贴身卫兵前往金陵附近的般若寺拜佛求香的事情。当朱元璋到了般若寺之后,般若寺的长老主持发现朱元璋一行人都佩戴兵器,尤其是领头的朱元璋又长了一副凶神恶煞的面孔,便误认为朱元璋等人是强盗恶痞。

或者是蛮横的散兵游勇,便对朱元璋等人产生了一种怠慢之情。然而,老和尚又注意到尽管朱元璋身着布衣,但从从外表上来看有点器宇不凡,而且待人接物、举手投足之间也异于常人,颇具有王者风范。

于是,老和尚就走上前去询问朱元璋等人的姓名,可是朱元璋对这个老和尚却虚与委蛇,不肯托名相告。最后实在经不住老和尚的叨扰,朱元璋便提笔在寺庙的墙壁之上写下了一首霸气外露的诗歌《不惹庵示僧》,书写完毕之后,朱元璋带着自己的侍卫便头也不回的下山去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5
朱元璋—《不惹庵示僧》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山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

注释:哓哓,同嚣嚣,扰攘的叫声。
朱元璋文才不高,这首诗可以当作是一首打油诗,意思可以从字面上理解,当时他在淮河附近帅兵打仗,“杀尽江南百万兵”是一个口号,朱元璋对自己自夸,朱元璋刚打完仗,腰上宝剑还散发着血腥味,到一座寺庙中休息参观。他自以为是英雄,但寺内知客僧不知他是什么人,招待之余,就不时的请他留下里贯姓名。朱元璋不胜烦厌,就在寺内壁上题了上面四句诗。诗中透出一股粗犷豪壮,气吞山河的气势。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4-23
朱元璋画像——南京的民间传说
朱元璋要画一张像,流传后世,找了无数的画家来画,都不称心。不称心就要杀人,他杀掉的画家数不清。

这张画就这样难画?不假。你不知道朱元璋这副长相,难画哩!马脸猪嘴,还添上三十六颗红麻子。画家一看,就抓头了,不知道该从哪里下笔。

这天,朱元璋又找来画家三兄弟,要他们给自己画像。

第一天,老大去画。他仔细看了朱元璋的脸,三十六颗麻子数得一颗也不少,就精工细描起来。画了半天,画成了一个活脱脱的朱元璋,马脸猪嘴,三十六颗红麻子。哪晓得朱元璋一看,气得直哼,随手“扑哧扑哧”撕个粉碎,桌子一拍,喊人吧老大杀了。

第二天,老二去画。他不敢大意,仔仔细细地看了朱元璋的脸,连三十六颗麻子的颜色深浅、大小部位都记得一丝一毫不差。他细细描呀,画呀,忙了大半天,画成了一个活灵活现的朱元璋,马脸猪嘴,三十六颗红麻子。哪晓得朱元璋看了,马脸拉得有尺把长,伸手又把画像撕了,桌子一拍,又把老二杀了。

晚上,老三高低睡不着觉,大哥二哥都死在朱元璋手中,他明个儿怎么画这幅像呢?老三正在发愁,走进来一个陌生人,劈口便问:“你是想死还是想活?”老三老老实实说,他正在琢磨两个哥哥哪点没画好,得了死罪的哩。那人哈哈一笑说:“不用想了,只怪你两个哥哥画得太像啦!这不是找死!朱元璋平生最佩服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你今儿个晚上把他两人的画像看看透,明天只管照他两人的像去画,包你免掉一死。”

老三心想,横竖是死,倒不如照他的话试试。

那人又说:“不过,你可要答应我一件事。”

老三赶紧问:“什么事?尽管说!”

那人说:“回来之后,给我画一幅朱元璋的真像。”

“这事不难。”老三一口答应。

第三天,老三上殿画像。他装模作样,左看右看,把朱元璋看仔细,然后下殿,提笔一挥,霎眼工夫就画成了:富富态态一个人像,看上去又像唐太宗,又像宋太祖,就是没有一处像朱元璋。老三不管三七二十一,硬着头皮走上殿去。哪知道朱元璋一看到这幅像,眉头一松,嘴巴一咧,笑开了:“画得好!画得像!给我重赏,重赏!”

据说,现在明孝陵陈列的那张画像,就是老三在宫里画出来的。

朱元璋的真像后来也传了下来,是老三回家以后给那位救命恩人另画的一张。这张像奇异无比,赛如从朱元璋麻脸上剥下来的。那人连夸:“好啊,好啊!我们的子孙也能看到朱皇帝的尊容啦!”

他把这幅画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一代传一代留到了今天,传说明孝陵至今还收藏着一幅真像,八成就是老三在家里画的那张。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