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古文翻译。。。。

刘庆孙在太傅府,于时人士多为所构,唯庾子嵩纵心事外,无迹可间。后以其性俭
家富,说太傅令换千万,冀其有吝,于此可乘。太傅于众坐中问庾,庾时颓然已醉,帻堕几
上,以头就穿取。徐答云:「下官家故可有两娑千万,随公所取。」于是乃服。后有人向庾
道此,庾曰:「可谓以小人之虑,度君子之心。」

第1个回答  2007-03-23
田常打算在齐国造反,忌惮高固、国佐、鲍叔牙、晏婴四大家族的势力,所以调动军队打算讨伐鲁国。孔子听说后,对他的弟子说:“鲁国,是我们祖先的坟墓所处的地方,是我们的祖国,国家如此为难,你们问什么不采取行动呢?”子路请求出使齐国,孔子阻止了他。子张、子石也请求前去,孔子没有答应。子贡请求前去,孔子准许了。

子贡于是出发,到了齐国,对田常说:“你讨伐鲁国是错误的。鲁国,是很难讨伐的国家,它城墙又薄又矮,它的土地又小又洼,它的国君愚蠢不施仁政,它的大臣虚伪而且没有用处,它的军民又都讨厌战争,因此不能和路过作战。您不如去讨伐吴国。吴国,城墙又高又厚,土地又广又深,兵甲又硬又新,大臣既有才能又衣食丰盛,精良的武器和士兵都在吴国,又派贤明的大夫防守,因此容易讨伐。”田常勃然大怒说:“你说的困难的,是别人认为容易的;你说的容易的,是别人认为困难的:你告诉我这些话,为什么?”子贡说:“我听说,国内有忧患的就攻打强国,国外有忧患的就去攻打弱国。如今您的忧虑在国内。我又听说您有三次受封的机会都没有成功,是因为有大臣不拥护你。如今您打败鲁国来扩大齐国的国土,通过战争取胜来凌驾国君,通过打败鲁国来赢得大臣们的尊重,但是您的战功起不了作用,而且会更加被国君疏远。因此你对上凌驾国君,对下胁迫群臣,再求成大事,太难了。君主骄横就会胁迫下臣,下臣骄纵就威胁君主,因此你是对上和国君有隔阂,对下和大臣有争斗。这样,您在齐国立足就很危险了。所以说不如讨伐吴国。讨伐吴国取得不了胜利,士兵在国外战死,大臣在内部空虚,因此你在上就没有了强大的大臣作为政敌,在下就没有士兵百姓的反对,孤立国君控制齐国的就只有您了。”田常说:“很好。就算这样,我的军队已经向鲁国进发了,再调转去攻打吴国,大臣们怀疑我,怎么办?”子贡说:“您先按兵不动,不要对鲁国开战,请让我去出使吴国,劝说吴王救援鲁国并讨伐齐国,您因此带兵和吴国交战。”田常答应了,让子贡出使南方的吴国,去见吴王。
第2个回答  2007-03-20
齐国田常欲夺权,准备发兵伐鲁以军功服众。孔子知道后就派能言善道的子贡去见田常,以救鲁之危难。子贡对田常说:你进攻鲁国可是个大错,不如去攻吴国,鲁国难伐吴国易攻。田常非常不高兴:鲁国是个弱小之国你说难伐,吴国难伐你却说好伐。子恭说:我听说,忧患在内的要攻强,忧患在外的要攻弱。你想在齐国夺权,就要削弱齐王和其他大臣的威望权势,攻打吴国一时难以取胜,那么有能力的大臣就会派到前线,百姓会对齐王心存怨恨。能操纵齐国命运的人就是你了。

田常听了以为然,“可是我已经向鲁国发兵,转而攻吴。必然引起别人的怀疑。子贡说:我去劝吴王救鲁,你就可以对吴国开战了。

子贡见吴王,”吴齐两国实力相当,如果齐国并吞了鲁国,则吴国危也。你应该打真正义旗号,攻齐救鲁,夺取齐国土地,做到这一步,另一个强国晋国也会向吴国屈服,吴国称霸天下的局势可成。吴王喜,不过担忧之前败于吴国的越国,说:等我把越国消灭了再按你的计策行事吧。

子贡说:如果你对越国做战,等仗打完,鲁国已经被齐国吞并,机会不再。再说越国是比鲁国更弱的国家,且已经和你订立盟约,你现在攻打他违背信义,对鲁见难不救,欺弱怕强,霸业怕是要落空。我可以去越国让越王派兵随你一起对齐作战。吴王闻之同意。

子贡跑到越国,对勾践说:吴王准备攻打齐国,但听说越国要对他进行报复。这样越国很危险呀。

越王说:我被吴国打败,对吴王恨之入骨,即使我和他同时死去也心甘情愿。子贡说:你应该先打消吴网的疑虑,不如主动表示出兵跟随他伐齐,如果他伐齐失败了,这是你的服气,可乘机报复他,如果他胜利了,为了霸业必然去攻晋。我打算去晋国请晋国做好迎击吴国的准备。那时吴国精锐部队已经在齐国损失不少,必然需要从国内调兵。当他们远离国土和晋国激战之时,你再乘虚攻打吴国,灭吴必定成功。

越王大喜,依计派人去告吴王,表示对吴国绝无二心,愿意派兵跟随吴王作战。吴王遂发九郡之兵向齐宣战。 子贡又跑到晋国:如今吴齐开战,不论哪一方获胜,都必然乘机攻晋,建立霸业。吴国取胜的可能性很大,从现在起,晋国赶紧训练军队,准备同吴作战。

艾陵之战,吴军获胜,移兵攻晋,被晋国在黄池打垮。越国得到消息后出兵袭击吴国。吴王带兵赶回国内,在五湖败于越军,都城失守,吴王夫差自杀,越国在东南一带称霸。
第3个回答  2007-03-16
您好,据我所知
五国之变---《子贡》说列国

贴给阅者:轻松读史: 五国之变---《子贡》说列国

以前看西施之故事,总以为吴国之失败盖因夫差偏听偏信,中了越国的计,不过看了春秋相关记事,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情。

齐国田常欲夺权,准备发兵伐鲁以军功服众。孔子知道后就派能言善道的子贡去见田常,以救鲁之危难。子贡对田常说:你进攻鲁国可是个大错,不如去攻吴国,鲁国难伐吴国易攻。田常非常不高兴:鲁国是个弱小之国你说难伐,吴国难伐你却说好伐。子恭说:我听说,忧患在内的要攻强,忧患在外的要攻弱。你想在齐国夺权,就要削弱齐王和其他大臣的威望权势,攻打吴国一时难以取胜,那么有能力的大臣就会派到前线,百姓会对齐王心存怨恨。能操纵齐国命运的人就是你了。

田常听了以为然,“可是我已经向鲁国发兵,转而攻吴。必然引起别人的怀疑。子贡说:我去劝吴王救鲁,你就可以对吴国开战了。

子贡见吴王,”吴齐两国实力相当,如果齐国并吞了鲁国,则吴国危也。你应该打真正义旗号,攻齐救鲁,夺取齐国土地,做到这一步,另一个强国晋国也会向吴国屈服,吴国称霸天下的局势可成。吴王喜,不过担忧之前败于吴国的越国,说:等我把越国消灭了再按你的计策行事吧。

子贡说:如果你对越国做战,等仗打完,鲁国已经被齐国吞并,机会不再。再说越国是比鲁国更弱的国家,且已经和你订立盟约,你现在攻打他违背信义,对鲁见难不救,欺弱怕强,霸业怕是要落空。我可以去越国让越王派兵随你一起对齐作战。吴王闻之同意。

子贡跑到越国,对勾践说:吴王准备攻打齐国,但听说越国要对他进行报复。这样越国很危险呀。

越王说:我被吴国打败,对吴王恨之入骨,即使我和他同时死去也心甘情愿。子贡说:你应该先打消吴网的疑虑,不如主动表示出兵跟随他伐齐,如果他伐齐失败了,这是你的服气,可乘机报复他,如果他胜利了,为了霸业必然去攻晋。我打算去晋国请晋国做好迎击吴国的准备。那时吴国精锐部队已经在齐国损失不少,必然需要从国内调兵。当他们远离国土和晋国激战之时,你再乘虚攻打吴国,灭吴必定成功。

越王大喜,依计派人去告吴王,表示对吴国绝无二心,愿意派兵跟随吴王作战。吴王遂发九郡之兵向齐宣战。 子贡又跑到晋国:如今吴齐开战,不论哪一方获胜,都必然乘机攻晋,建立霸业。吴国取胜的可能性很大,从现在起,晋国赶紧训练军队,准备同吴作战。

艾陵之战,吴军获胜,移兵攻晋,被晋国在黄池打垮。越国得到消息后出兵袭击吴国。吴王带兵赶回国内,在五湖败于越军,都城失守,吴王夫差自杀,越国在东南一带称霸。

《子贡》说列国---另一版本

春秋战国时,齐国有三大家族,陈、高、固,齐国有朝政就落在这在家手中。而其中陈家的陈恒野心很大,他想篡权,但又担心高、固两家势多人众,就想一个计谋,让齐简公派国书为大将,高无平宗楼为副将,带兵攻打鲁国,他好在国内行事。

孔子听到齐国派兵攻打鲁国,大吃一惊:“鲁国是我父母之国,今天有难,不能不救。”他马上派子贡去处理这件事。

子贡先去见陈恒,陈恒说:“先生这次来,是为鲁国作说客吧?”子贡说:“我这次来,是为了你,而不是为了鲁国。我听说‘忧患在外面就攻打弱国,忧患在内部就攻打强国‘,相国人的心思我也清楚,可你想想,今天打败了弱小的鲁国,功劳是别人的,没有你的份,到时别人的势力、威望越来越大,相国你就危险了。如果攻打强大的吴国,一时打不赢,就把你的对头困在了外面,那时你在国内做事就不会有人来妨碍你了,你说是不是?”陈恒听了,大喜,随后又说:“只是我找什么借口去打吴国呢?”子贡说:“我让吴王发兵打齐国,你就就有借口了吗?”陈恒听后,就派人命令部队暂时不要进攻鲁国。

子贡到了吴国后,见了吴王夫差说:“吴国与鲁国曾经联手打过齐国,现在齐国攻打鲁国,下面跟着就会打吴国,大王您为什么不发兵攻打齐国呢?”吴王说:“我是想攻打齐国救鲁国,但听说越国准备攻打吴国,我想先打败越国,然后再打齐国。”子贡说:“您不要担心越国,我愿意到越国去一趟,让越王不敢攻打吴国。

子贡到了越国,对越王勾践说:“吴王夫差听说你想攻打吴国,现在正准备打越国,您现在的处境可是太危险了。”勾践一听,大吃一惊,连忙说:“先生一定要想办法救我!”子贡说:“吴王很骄傲,你就对他说要亲自带兵帮助吴国攻打齐国,他一定会相信。仗打败了,吴国实力会大减,越国可以真机攻打吴国;打胜了,吴王必定要攻打晋国,称霸诸侯,到时越国就有了打吴国的可乘这机。”越王听了,赶紧按子贡说的去做。子贡回以吴国,对吴王说:“越王根本没有攻打吴国的想法,过几天就会派人来请罪。”果然,五天之后,文种带兵一见吴王,说要和吴王一起去攻打齐国。吴王听了,果然放心地去攻打齐国了。

子贡又跑到晋国,对晋定公说:“吴国正在攻打齐国,如果吴国胜了,肯定会来攻打晋国,以称霸诸侯,大王可要早点做好准备呀!”晋定公说:“谢谢先生的教诲。”等到子贡返回鲁国,齐国已经被吴国打败了。

启示:

子贡为救鲁国,不辞劳苦奔赴齐、吴、越晋四周,通过游说说服了四国国君,解救了鲁国的危难。外交口才的重要性在此可见一般。
第4个回答  2007-02-08
子路、子贡和冉有都是孔子的弟子。
子路很勇敢。子路63岁时是卫国大夫孔悝的家臣。鲁哀公十五年,卫国发生内乱,孔悝被劫持,子路知道消息后,马上赶往京城救难。到了城外,遇到卫国大夫高柴由城内逃出,高柴劝子路不要进去,子路说:"我拿孔悝的俸禄,就应该救孔悝的难。"进城后被杀。
子贡的言语绝世无双。叔孙武叔说:"子贡比孔子贤能。"子贡知道后,说:"拿围墙来做比喻吧,我的墙齐肩高,站在墙外,就能看到我家里富丽堂皇;孔子的墙几丈高,如果找不到门进去,就看不见雄伟壮观、多姿多彩的景象。进得去门的人太少了,叔孙先生这么说,也是可以理解的!"
冉有有治国才能。鲁国的大夫季康子问孔子:"冉有可以从政吗?"孔子说:"冉有多才多艺,从政有什么不可以的?"季康子就请冉有辅佐自己。鲁哀公十一年,齐国军队攻打鲁国,冉有力排众议,帅领鲁国军队抵抗强敌,获得了胜利。
宋代的苏东坡说:"子路之勇,子贡之辩,冉有之智,此三子者,皆天下之所谓难能而可贵者也。"
"难能可贵"指不容易做到的事居然能做到,非常了不起。
(出自《论语》和苏轼《荀卿论》)
第5个回答  2006-11-10
《王斗讽齐王好士》选自《战国策 齐策》

原文:
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宣王使谒者延入。王斗曰:“斗趋见王为好势,王趋见斗为好士,于王何如?”使者复还报。王曰:“先生徐之,寡人请从。”宣王因趋而迎之于门。
与入,曰:“寡人奉先君之宗庙,守社稷,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王斗对曰:“王闻之过,斗生于乱世,事乱君,焉敢直言正谏。”宣王忿然作色,不说。
有间,王斗曰:“昔先君桓公所好者五,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天子受籍,立为大伯。今王有四焉。”宣王说曰:“寡人愚陋,守齐国唯恐失之,焉能有四焉?”王斗曰:“否,先君好马,王亦好马;先君好狗,王亦好狗;先君好酒,王亦好酒;先君好色,王亦好色。先君好士,是王不好士。”宣王曰:“当今之世无士,寡人何好?”王斗曰:“世无骐耳,王驷已备矣;世无东郭俊、卢氏之狗,王之走狗已具矣;世无毛嫱西施,王宫已充矣。王亦不好士也,何患无士?”王曰:“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王斗曰:“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毂也。”王曰:“何谓也?”王斗曰:“王使人为冠,不使左右便辟,而使工者,何也?为能之也。今王治齐,非左右便辟无使也,臣故曰不如爱尺也。”
宣王谢曰:“寡人有罪国家。”于是举士五人任官,齐国大治。

译文:
策士王斗来到宫门外想见齐宣王。齐宣王派使者请他进来。王斗对使者说:“我见到君王快步向前施礼是对君王的礼貌。君王也快步向前迎接我是因为尊重有才能的人,在君王看来觉得怎么样?”使者回去报告给齐宣王。宣王说:“先生等一等,寡人听从你的看法。”宣王于是快步出来在宫门口迎接王斗。
宣王跟王斗一起进来,说:“寡人继承了王位,守护国家,听闻先生的直言正谏不以此为忌讳。”王斗应对道:“您听说的情况不对。我出生在乱世,侍奉着昏乱的君主。怎么敢直言正谏呢。”宣王脸上表现出生气的样子,不高兴。
隔了一会儿,王斗说:“过去先主桓公所喜好的东西有五样,使齐桓公称霸,三次统率诸侯的军队出征,六次与诸侯会盟。周惠王想废除太子郑而改立小儿子带,桓公与各国诸侯和太子在首止会合,从而巩固了太子的地位。天子授与桓公以侯伯的职位,确立了霸主地位。现在您有其中的四样。”宣王说:“寡人性格愚蠢、知识浅陋,守护齐国总害怕会失去它。怎么能有其中的四样呢?”王斗说:“不是这样的,先主桓公喜欢马,您也喜欢马;先主喜欢狗,您也喜欢狗;先主喜欢喝酒,您也喜欢喝酒;先主喜欢女色,您也喜欢女色。先主喜欢有才能的人,只是您不喜欢有才能的人。”宣王说:“当今世上没有有才能的人,让寡人喜欢什么?”王斗说:“世上没有千里马,您的四匹马拉的车已经准备好了;世上没有兔子、黑色的猎狗,您的猎狗已经准备好了;世上没有美女,您的王宫里已经住满了。您只不过是不喜欢有才能的人,怎么会忧虑没有能才能的人呢?”宣王说:“寡人忧国爱民,当然愿意得到有才能的人来治理国家。”王斗说:“您忧国爱民,还不如说您爱短的绉纱呢。”宣王问:“为什么这么说?”王斗说:“您派人做帽子,不派那些善于奉迎谄媚、受君主宠爱的人,而派使专门制作衣帽的工人。为什么呢?是因为工匠的本领啊。现在您治理齐国,除了善于奉迎谄媚、受君主宠爱的人便没有人可以委任了,所以臣说您不如说爱短绉纱啊。”
齐宣王向王斗道歉,承认了过错。他说:“寡人对国家有罪过。”于是推举五名有才能的人就任官职,齐国得到了很好的治理。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