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是不是很难接受自己的小孩很平庸?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9-13
还有个案例是个小孩写的,她的妈妈是个高材生,从小对她寄予厚望,可是妈妈一再努力一再失望后,在这个孩子初中的时候彻底放弃了对她的教育。这个小孩初中的时候突然有点开窍了,学习开始进步,可是在妈妈眼中依然是个学渣,一直到高考考入了一本,妈妈有点惊讶,但是依然没有给他任何正面的鼓励。这个小孩说,在她的成长路上,她觉得妈妈对她完全是负面的影响。

看到这个孩子最终考入一本,我就在想,很不错啦。这样的孩子,也许会让很多父母感到骄傲,当然也会有很多学霸父母觉得很差。所以究竟我们的焦虑来源于哪里?平凡的标准又在哪里?说说我家多多吧。放纵不羁爱自由,没心没肺没大脑,伶牙俐齿小聪明。当年我三年级的时候是大队长,成绩名列前茅,横向比较的话,他不如我,可是我依然对这个小孩很满意,可爸爸却经常吼他,觉得他不够专注,不够努力,对他要求很高,经常连着我一起被吼。说这个,主要是想说,来自外界的评价,其实都带着主观色彩,就连家里的父母对一个小孩的评价都可以很不同,何况外人呢?

分享一个高票答案,来自山羊月,很受启发。

“很多答案没有提到一个重要的恶性循环:家长的对孩子的高期待直接钝化了他们对孩子成就的认知奖赏,削弱了他们对孩子的成就感激励(在很多案例中甚至是颠覆性的贬低),导致他们的孩子无法从成就感最重要的源头之一——也就是他们最在乎的父母——身上汲取足够的成就感。于是他们便会产生类似自卑,自我否定,自我放弃的心理。而这种心理又会进一步影响他们所获得的成就,于是上述情况便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

这样的孩子,根本不是自己选择平庸,而是被父母的期待压成平庸。每个孩子唯一的竞争对手只有他过去的自己。自己战胜自己的纵向比较机制就叫做成长,理应获得巨大的成就感激励。但我们的父母,学校和社会苦心营造出一种精密的横向比较机制。倘若如此这就罢了,两个机制的确有同时存在的必要性。但这里的问题在于,家长和老师所有的成就感激励几乎全部依靠横向比较机制。他们一点点地将本应收获巨大成就感的纵向比较机制边缘化,甚至用一系列刻薄的批评来贬低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然而事实上,只有纵向比较机制才是伴随一个人一辈子,激励一个人不断进步的最重要的成就感获取机制。

当一个孩子的纵向比较机制被横向比较机制压制甚至摧毁,且在横向比较机制中还表现不佳时,他真的很难维系自己的自尊心——成就感恰恰是一个人自尊心最重要的源头。换言之,这些孩子丧失了自尊心的“造血能力”,而必须努力去符合横向比较机制上片面且暂时性的评价标准,因为只有符合这些标准才能够让他们的父母产生成就感奖赏,并给予他们成就感激励。在这个过程中,这些孩子逐渐合理化了横向比较机制作为父母成就感奖赏唯一来源的不合理,并习惯了父母通过这个机制评价他们的表现并给予他们维系自尊心的成就感。

那么这些孩子长大后,会变成什么样呢?他们会异乎寻常地坚持横向比较机制,异乎寻常地在乎自己在别人眼里的表现,这里的别人早已经不仅仅是父母,而是更多社会角色,包括老师,老板,长辈,妻子,同事,甚至陌生人,只为了汲取这些人的评价带给他们的成就感。一旦他们的表现无法符合当前时间节点里的横向评价机制标准,他们就会产生莫大的成就感焦虑——进而导致自尊心焦虑。而更可怕的是,他们会变成下一个只依靠横向比较机制来激励自己后代的,不接受所谓的“平庸”的父母。某种意义上,他们把孩子当做是一个汲取自己成就感的工具,他们是在通过从他们孩子的表现上,维系自己的自尊心。他们完完全全没有意识到,真正有严重心理缺陷,甚至可以说是心理残疾的人是他们自己。”

其实吧,我也时常焦虑,比如我现在这个公众号,做的很早却依然不怎么出色,继而产生对自我能力的怀疑,这大概就是文中的横向比较吧。再转念一想,当年其实也有很多同行在我之后开了公众号,最终却因为没能坚持,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而我坚持了那么多年,在经营这个公众号的过程中,不断探寻自己的内心, 感觉自身成长了很多。这个坚持本身充满了意义。这件事情也直接影响了我对多多的教育理念,所有学的东西都很重要,都不能敷衍,即使天资能力有局限,也要在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妈妈奖励过程,妈妈也相信,老天不会辜负一个努力的小孩。

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大的依靠,在外面受的委屈和否定,只有在父母这里得到安慰和肯定。希望每个孩子长大后,回望自己的童年,都能感觉到安定和满足。
第2个回答  2020-09-18
作为父母,总是想尽力给到孩子最好的。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总是会尽自己所能,让孩子变的更优秀。为的就是孩子将来长大后不会反问自己:妈妈,你当初为什么不逼我一把。不想让孩子因为曾经我们没有给他创造努力的条件,而错失更多好的机会。



的确,作为已经步入社会工作的我们,是不是会有这样的埋怨:

我要是读高中的时候好好读书,或许我读大学就能选更好的专业,就能做自己喜欢的工作?

妈妈,要是我小时候你逼我坚持学英语,或许我现在就不会因为英文不好,而丢了升职的机会?

妈妈,要是当初你让我去坚持学画画了,我现在就可以做我想做的设计师了。

......

2.
平庸的意思是什么?就是指寻常而不突出,没有作为。

中国家长,大部分当然是不接受自己的孩子是“平庸”的。

面对这个问题,每个家长内心其实是焦虑的。家长之间会比成绩,成绩比完了会比才艺,才艺比完了会比体育。总之,总归会有一项是会拿去比较的。不光如此,学校成绩的排名制,也加重了这种比较的风气。

那么问题来了,“平庸”这个词,慢慢的就被具象化了。

我们希望孩子不要名次落后,我们希望孩子不能比别的孩子差,我们不希望孩子在班级垫底。因为,我们不想孩子“平庸”。



我们就会费尽心思给孩子找补习班:找最好的老师,给孩子补语文数学外语;花最贵的学费,让孩子乐器唱歌跳舞等。

孩子越来越忙,家长越来越忙。孩子越来越不快乐,家长越来越焦虑。因为,我们不希望孩子“平庸”。

的确,我们不希望孩子平庸,这个出发点是对的。作为家长,更希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学到更多的本领,将来能更好的规划自己的事业和人生。

又好像我们在努力的过程中,哪里出了点小问题。

其实,我们太物化“平庸”这个词了。我们逼孩子学这学那,经常会回到“比较”这个关键词上。



经常会有父母对孩子说:你看看隔壁王阿姨的孩子,这次成绩又进步了,给你报了那么贵的补习班,就考了这么点分。

拿自己和孩子和其他孩子做比较,真的是很糟糕的。

一方面,你会迷失孩子培养的方向,你会忽略孩子能力提升才是关键。另一方面,会直接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会有挫败感,更会失去学习的耐心。

孩子个人能力提升的目的,一定不是拿来和其他孩子作比较。如果家长一开始的出发点就错了,还不如不做。

3.
每个孩子都是不平庸的。

再回到这个问题上: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平庸吗?

这个问题其实本身就是个问题。孩子在家长眼里,当然不会是平庸的。每个孩子身上肯定会有闪光点,作为家长正确的做法是认可和合理的培养孩子的能力。

我们希望孩子将来能过得更好,所以孩子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会创造最好的条件让孩子能够拥有这样或者那样的能力。孩子能力的提升,其实就给孩子将来有或多或少的帮助。
第3个回答  2020-12-10
很多家长很难接受自己的孩子,平庸是因为家长把梦想都集中在小孩的身上,让他替自己完成自己的梦想,不会不顾孩子的感受,更多的是对孩子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从而导致孩子很难成才,另外一方面家长强制的把一些自己喜欢的项目强加给孩子,造成了逆反心理,从而他们的孩子比较平庸。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09-30
家长的对孩子的高期待直接钝化了他们对孩子成就的认知奖赏,削弱了他们对孩子的成就感激励(在很多案例中甚至是颠覆性的贬低),导致他们的孩子无法从成就感最重要的源头之一——也就是他们最在乎的父母——身上汲取足够的成就感。于是他们便会产生类似自卑,自我否定,自我放弃的心理。而这种心理又会进一步影响他们所获得的成就,于是上述情况便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

这样的孩子,根本不是自己选择平庸,而是被父母的期待压成平庸。每个孩子唯一的竞争对手只有他过去的自己。自己战胜自己的纵向比较机制就叫做成长,理应获得巨大的成就感激励。但我们的父母,学校和社会苦心营造出一种精密的横向比较机制。倘若如此这就罢了,两个机制的确有同时存在的必要性。但这里的问题在于,家长和老师所有的成就感激励几乎全部依靠横向比较机制。他们一点点地将本应收获巨大成就感的纵向比较机制边缘化,甚至用一系列刻薄的批评来贬低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然而事实上,只有纵向比较机制才是伴随一个人一辈子,激励一个人不断进步的最重要的成就感获取机制。

当一个孩子的纵向比较机制被横向比较机制压制甚至摧毁,且在横向比较机制中还表现不佳时,他真的很难维系自己的自尊心——成就感恰恰是一个人自尊心最重要的源头。换言之,这些孩子丧失了自尊心的“造血能力”,而必须努力去符合横向比较机制上片面且暂时性的评价标准,因为只有符合这些标准才能够让他们的父母产生成就感奖赏,并给予他们成就感激励。在这个过程中,这些孩子逐渐合理化了横向比较机制作为父母成就感奖赏唯一来源的不合理,并习惯了父母通过这个机制评价他们的表现并给予他们维系自尊心的成就感。

那么这些孩子长大后,会变成什么样呢?他们会异乎寻常地坚持横向比较机制,异乎寻常地在乎自己在别人眼里的表现,这里的别人早已经不仅仅是父母,而是更多社会角色,包括老师,老板,长辈,妻子,同事,甚至陌生人,只为了汲取这些人的评价带给他们的成就感。一旦他们的表现无法符合当前时间节点里的横向评价机制标准,他们就会产生莫大的成就感焦虑——进而导致自尊心焦虑。而更可怕的是,他们会变成下一个只依靠横向比较机制来激励自己后代的,不接受所谓的“平庸”的父母。某种意义上,他们把孩子当做是一个汲取自己成就感的工具,他们是在通过从他们孩子的表现上,维系自己的自尊心。他们完完全全没有意识到,真正有严重心理缺陷,甚至可以说是心理残疾的人是他们自己。”

其实吧,我也时常焦虑,比如我现在这个公众号,做的很早却依然不怎么出色,继而产生对自我能力的怀疑,这大概就是文中的横向比较吧。再转念一想,当年其实也有很多同行在我之后开了公众号,最终却因为没能坚持,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而我坚持了那么多年,在经营这个公众号的过程中,不断探寻自己的内心, 感觉自身成长了很多。这个坚持本身充满了意义。这件事情也直接影响了我对多多的教育理念,所有学的东西都很重要,都不能敷衍,即使天资能力有局限,也要在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妈妈奖励过程,妈妈也相信,老天不会辜负一个努力的小孩。

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大的依靠,在外面受的委屈和否定,只有在父母这里得到安慰和肯定。希望每个孩子长大后,回望自己的童年,都能感觉到安定和满足。祝大家节日快乐!
第5个回答  2021-04-08

作为家长确实很难接受自己的孩子变得平庸。因为家长对于孩子的期望值会很高。而如果孩子变得平庸意味着自己的教育存在的问题。所以大多数家长都难以接受,这个事实。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