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对商鞅态度如何呢?

如题所述

太史公评商君,鄙人评太史公,诸位看客又评鄙人,幸甚至哉!鄙人认为,《史记》是不朽的史学巨著,但其《列传》更富文学、小说色彩。《商君列传》甚为典型,其近半篇幅是对卫鞅的诋毁,如果认为司马迁客观,那就大错特错了,最起码被其文学魅力俘虏了。

总地来看,司马迁对卫鞅的评价,是从《诗经》《周书》和儒家道德教条出发的,他对中国古代最杰出的改革家卫鞅的功绩进行了歪曲,并到了对卫鞅进行人身攻击的程度,足见儒生的尚空谈、重说教且不务实。当然也可看出,儒家对社会治理是以道德说教为手段,以平衡各阶层利益为目的的,但其仅可以媚俗、守成,而不足于立功。因为任何一场改革都必须从未来、全局、根本、现实出发,一些既得利益者必须作出让步,甚至所有社会成员的惰性都必须被触动。

司马迁虚构了赵良这一见首不见尾的大神,而且主要借助赵良之口完成了对卫鞅的攻击。赵良与卫鞅的对话,几乎占《商君列传》近三成的篇幅,而且使用了对比、排比、层进等手法,司马迁可以说行云流水、巧妙渲染,手法高超而不落痕迹,实为小说经典

赵良为卫鞅旧识,可能入秦时曾为卫鞅仰慕,但仅跟从朋友孟兰皋才得以相见。但卫鞅相秦十年后,这位高人才登门拜访,卫鞅何其恭敬也!先求交友:“今鞅请得相交,可乎?”后愿以师事之:“夫子果肯终日正言,鞅之药也。鞅将事之,子又何辞焉?”

但这位大神是怎样对待卫鞅的呢?对于卫鞅的相交之请,直言“仆弗敢愿也”;借孔丘之言“推贤而戴者进,聚不肖而王者退”,说“仆不肖,故不敢受命”;再引用“非其位而居之曰贪位,非其名而有之曰贪名”,说“不敢闻命”。貌似谦恭,实言不屑与卫鞅为伍,甚至在骂卫鞅不肖、贪位且贪名!而且对卫鞅的请教,以一句“君不若道虞舜之道,无为问仆矣”打发,十足的腐儒腔调。

高潮部分,在于拿百里奚相秦与卫鞅相秦作鲜明对比,道出卫鞅的七项“非所以”大罪:①因嬖臣见秦王,非所以为名;②不以百姓为事,大筑冀阙(颁令墙),非所以为功;③教令甚于君命,左道树威权,非所以为教;④刑黥太子师傅,残伤民以竣刑,积怨蓄祸,非所以为寿;⑤非所以得人;⑥恃力欺贵,危如朝露,非所以延年益寿。总之,孝公一旦撒手,秦国必将清算!

能受商君毕恭毕敬者,且为嬴姓赵氏,必秦国王室大儒。这样的人才,擅诗经周书,且针砭时弊,当时秦国有吗?何以史籍无闻,求贤若渴之孝公不用?只有一个解释,“赵良”实则司马迁化身!

在赵良卫鞅对话之后,或许此后卫鞅逃难情节亦为虚构,最后司马公直接跳出来指斥卫鞅,以至人身攻击似乎就合理了

秦惠王立,卫鞅为吏所捕,逃至关下,欲投宿客舍,客人竟言:“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卫鞅感叹,“嗟乎,为法之蔽一至此哉”。这个太形象,极为经典,但应属虚构。至于卫鞅欲入他国,魏国因欺公子卬拒入魏外,还借文侯武侯霸主余威威逼各国:“商君,秦之贼也(大坏蛋)。秦强而贼入魏(坏到想阴谋并魏),弗归,不可”。

至于“天资刻薄人”,说孝公帝道、王道时都不是其本质;由嬖臣引见,刑公子虔,欺诈公子卬,真是“刻薄少恩”!还落井下石:“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在秦国声败名裂,有道理呀!)

我咋觉得这条条都是赞扬呢?司马公老人家怎么能忘了他在《秦本纪》中录的孝公《求贤令》呢?

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六国卑秦,丑莫大焉。……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但司马迁毕竟是个伟大的史学家,他的操守注定了他在史实上会尽最大努力忠于他的职业,他对卫鞅这位伟大改革家的评价尽管不能跳出他的思想局限,但史实记载仍足于让我们正确认识商君

他“少好刑名之学”、“年虽少,有奇才”,其师公叔座临终请魏惠王“举国而听之”,甚至先君后臣,直言“弗用鞅,当杀之,勿令出境”,一个旷世治国奇才已跃然纸上。

不是他不想说孝公以帝道、王道,奈何这位忧心如焚的贤君急功近利,“久也,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因而他“时时睡,弗听”,“益愈,然而未中旨”,而卫鞅只得言霸道,这时孝公“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在坚定孝公改革,在与甘龙、杜挚的论战中,卫鞅之论可谓振聋发聩,当成传世经典:“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苛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苛可以利民,不循其礼”,“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冶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卫鞅是位务实的政治家,什伍、告奸、连坐把国民组织起来,二男之家分异、开阡陌实则扩大人口、土地生产,以斩首功授上爵,民耕织也可授爵,宗室无功者革籍,招招打在实处,奠定强秦之基。而且他是位谋略大师,令未布先“徙木立信”,“刑黥太子师傅立威”,“行之十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移都咸阳,便于东征;乘马陵新败,围魏安邑,降之;以诈虏得公子卬,大破魏军,逼其东迁大梁,据河山之固东制山东六国。“秦人富强,天子致胙,诸侯毕贺”,自穆公之后,孝公承献公遗业再次大放异彩,奠定秦国统一六国之基。这位贤君有生之年实现了强国梦,也兑现了他的承诺:卫鞅由左庶长迁大良造,裂土为商君!

不是秦惠王容不了仇恨,而是商君的变法威权已夺去了国君的光辉!商君可诛、尸也可车裂,罪名只能是莫须有的“谋反”!但商君之法不可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07
司马迁抹黑卫鞅完全是腐儒思想使之,儒家攻击其他学派也是当时各派的做法。其一:试问,在古代已竹简记事的时代,司马迁是如何得知赵良痛骂卫鞅的详情?一字一句彷如录音设备无误。须知史官记载均需君主一字一句陈述。其二:商君造反,不攻咸阳,不攻魏国跑去攻郑县,莫名其妙乎?古代名士,高风亮节,为了名节不惜一死明志,何来作茧自缚一说。秦国变法二十余年足见商君变法之功,后世百姓为商君立像,立志可见其在百姓心中地位,公道自在民心啊。其三:商君造反,嬴驷仅杀其家,随其造反之将士何在?按秦法岂不依法处死?功过评说,向来后世者书写,抹黑捧杀,司马迁个人所好也。
第2个回答  2020-10-07
因为司马迁是属于儒家思想,他不理解商鞅的刻薄寡恩能使秦国强大无比,所以不怎么喜欢商鞅,对他很偏见,甚至是反感
第3个回答  2020-10-07
肯定了商鞅的治国才能以及对秦国的巨大贡献,对商君进行道德批判他对商君进行道德批判是可以理解的。
第4个回答  2020-10-17
肯定。司马迁肯定了商鞅的治国才能以及对秦国的巨大贡献,所以他对商君进行道德批判是可以理解的。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