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被低估或高估的人物

如题所述

周瑜在历史上被严重高估。中国的数千年历史,可谓说是“浪花淘尽英雄”,江山数千年风云变幻,世道反复无常,而一位位英雄豪杰,猛将谋臣,也是层出不迭。他们各自依靠自己的能力,建功立业,名留青史,被后人一代代的传颂。但在历史上,难道就不存在被后人严重高估的人物吗?当然有!而且其实为数不少、而我本人认为,被高估的最严重的一位,就要数东吴都督周瑜。

周瑜的名气,其实主要来自于演义小说。很多人看了一些诸如易中天品三国的节目,对三国演义和三国志都只是一知半解,就想当然的认为,三国演义为了衬托诸葛亮的英明神武,贬低了雄姿英发的周瑜,其实这大错特错。周瑜的那些为人们所熟知的著名优点,其实都是罗贯中为了创作人物而编造出来的:比如说,周瑜在江东的位置是大都督,风头一时无两;但在历史中,江东根本没有什么所谓的大都督,周瑜一声最高的官职也不过是一个“偏将”;很多人觉得,周瑜是个面如冠玉的小白脸,但实际上,周瑜“长壮有姿貌”,大概就是长满了胸毛的猛男形象.....他在历史上,也根本没有资格和“两汉以来无双士”的诸葛亮相提并论,可以说,周瑜的名气主要来自三国演义。

周瑜的军事指挥能力也值得商榷。我们都知道,周瑜是靠赤壁之战一战成名,号称三国时期的第一军事家。是这样吗?我们首先不揭开赤壁之战到底是谁打的的老底,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来看总指挥是刘备;单单论纯军事指挥能力,他就曾经在南郡城下攻打孤军曹仁一年之久也没有攻克。这样的战绩,何谈三国第一?周瑜的军事指挥能力,更是被高估。
综上所述,周瑜是一位被严重高估的历史人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6-12
1 白袍战神陈庆之应该被高估了,其时北魏政局动荡,外有柔然势力死灰复燃.蠢蠢欲动,内则六镇镇兵起义,北魏主政者胡太后身处危局却妄图牝鸡司晨临朝专制,契胡尔朱荣趁势而起,镇压流民,制造“河阴之变”屠杀胡太后及大量朝臣,把持朝政,很快被扶植的傀儡皇帝刺杀,北魏政权亦被关陇军事集团及六镇流民势力取代,分化为东西魏,继而演变为北周北齐,直至隋朝大一统。
2 在北方势力大混战的情势下,陈庆之才能成就白袍神话,他并没有与当时北朝的尔朱荣,高欢,宇文泰,贺拔兄弟等直接交锋,甚至没有直接与专制河南的侯景交战的北朝方面的战史记录。何况陈庆之是梁武帝的侍从出身,与朱温的大将庞师古类似,习惯揣摩上意,很少独断专行,决断力不足,(同是仆从出身,日本的丰臣秀吉实在是个异数)常常错失战机,最终兵败只身逃归,空自嗟叹,衣冠人物尽在北朝。
3 陈庆之昙花一现的入洛,一如南宋端平入洛,纯属投机行为,根本没有全盘考虑,孤军深入后援不继,北伐大计终成画饼。北伐之后,再无特别出彩的战例,可以说明这一点。而比他稍早的韦虎——韦睿,钟离之战的对手是国势强盛时期的北魏,及其能干的军事指挥官中山王元英,还有北朝第一悍将杨大眼,而羽扇纶巾,弹指间强虏灰飞烟灭,可谓一代杰出儒将之典范。
4 帝王多忌,梁武帝萧衍数次北伐,都以临川王萧宏为帅,放着裴邃韦睿夏侯兄弟这样的良将不用,恐怕只求以攻为守,疲惫敌人,而无意于长驱京洛,忧心统兵大将成不世之功,功高震主,毕竟桓温,刘裕北伐竟功之日便是尾大不掉,问鼎篡代之时,殷鉴不远,能力超强的将领,上位者实在很难放心。诸多良将凋零之后,陈庆之的白袍神话使人难免"世无英雄,竖子成名"的感慨,PS多说一句梁武帝萧衍与唐玄宗类似,典型的高开低走,前期英明,后期昏庸,开创盛世而又亲手断送。
5 三国里面诸葛亮其实没有被高估,西晋时就已经有很多诸葛亮的崇拜者了,象大学问家习凿齿,枭雄桓温等人,甚至前秦宰相王猛,清代军事家左宗棠这些极端自负的人都以诸葛亮自许。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成都武侯祠其实乃是刘备刘先主之坟茔,诸葛丞相去世后被安葬于陕西勉县定军山,而这样的喧宾夺主其实再恰当不过。名成八阵,功盖三分。一己之力独撑危局,虽千万人吾往矣。知其不可而为之,真英雄也。
6 被高估的毫无疑问是武圣关羽,战略谋略一无是处,打仗非大胜即大败,与唐代的薛万彻兄弟有类。按理喜读春秋左传,军政水平应远超常人,西晋杜预有左传癖,号称杜武库,可谓军事行政经济的全能人才,而关羽只能说是不学无术了。又不能与东吴虚与委蛇,严重破坏了蜀汉一军自汉中趋长安,一军自荆襄趋宛洛的隆中策。可说刘备所选非人,但夹袋中缺人又不得不为之。关羽谥号壮缪,也不算委屈,中国历代的军神白起杀俘不祥,李靖被神话成佛教中的托塔李天王,只有岳飞当之无愧,但满清入主中原,基于消弭民族矛盾的考虑,抑岳扬关则成必然。
7 倒是鲁肃被严重低估了,他深明唇亡齿寒的道理,东吴自鲁肃之后就缺乏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战略家,对赤壁之战后三分荆州(北部襄阳等地已为曹魏占据),耿耿于怀,看不到蜀汉据长江中上游同时分担曹魏军事压力的好处,一旦蜀汉有失,则强敌顺江而下,东吴势必土崩瓦解,这一点曾国藩平灭太平天国,就深知全据上游,高屋建瓴的道理,故先收复两湖,次则江西,而后全力攻略长江中游之安徽,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克复金陵自然势如破竹,比之贪恋苏杭富贵温柔醉生梦死的李秀成眼光强多了,而谙知形势危急力图打破僵局,积极敢战的陈玉成被害后,太平天国也就江河日下了。
8 赵括确实被低估了,他可是与战神白起放对的牛人,赵括本人也是身自搏战,殒命疆场,可谓死得其所,而老将廉颇深沟高垒意图避免决战,待敌自敝,师老兵疲之际,击其惰归,理论上非常高明,三国中老将黄忠也是用此战略阵斩夏侯渊,立下盖世奇功。不过战国末期生产力水平低下,秦赵两大强国全民动员,实施生死决战,秦国有关中巴蜀两大粮仓,实力更胜一筹,持久战明显不利于赵国,赵国拖不起,必须尽早实施主力决战,除非关东六国团结一心,持久战略方为上策。而长平之战,秦国自身也损失惨重,不得不暂缓东进步伐。
9 赵括长平之战应该是第一次独立统帅举国之兵,因为之前根本没有他独立带兵作战的历史记录,猛将必发于卒伍,赵括的父亲赵奢原为税吏,被平原君举荐以后,投身行伍,久经战阵方于阏与之战中一战成名,留下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佳话。只能说赵王用人太过孟浪,就如诸葛亮街亭用马谡一般,不用知兵的北边宿将李牧,须知大兵团决战统帅任用非同小可,所谓国之大事,存亡之道,岂可轻忽,而用雏鹰初啼的赵括,应该说赵王应负主要责任,赵母必然深知赵括力小任重,鲜不靡败,故有是言。
10 长平之战按史记上的说法,长平本为韩国所辖,经秦国累次攻打,与韩国本土分割,故其守将冯亭将此地献给赵国,欲使强秦兵锋直指赵国,颇有借刀杀人之意,赵国廷议之时,诸大臣大多不愿赵国接受此一烫手山芋,而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本着有便宜不占是大傻瓜的原则极力主张接收。所以从道理上讲赵国还是有些理屈。赵国虎口夺食,强秦必然不肯善罢甘休,倾国之战势所难免,就战争进程势必赵国先取守势,欲待秦国粮运不济自行撤退,奈何费力劳神战果为赵国窃取,秦国岂肯受此羞辱,最终大决战不可避免。个人只能认为廉颇赵括的战术无有孰对孰错,只是由形势变化而决定。“纸上谈兵”只能说赵括没有自领一军的独立作战经验,但是其总体表现还算合格。总之长平之战算是贪小利而受大害的典型案例。庙算之时已知秦国必不会善了,但战前囤积物资扩军备战,积极联络东方其余五国的工作显然没做好,有些措手不及了。所以兵者国之大事,生死存亡之地,不可不察。
第2个回答  2017-06-12
低估:刘秀,雍正
高估:康熙(康熙王朝有煽动情节的嫌疑,真实的康熙,相貌丑陋,且没有说得那么千古一帝)
乾隆(所谓康乾盛世,如果没有雍正背后支撑,早都被乾隆挥霍完了,多次下江南游玩,那哪样不是百姓掏钱)
纪晓岚(大清第一才子,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看起来敢处处和和珅对着干,其实,历史中,在和珅面前不敢违抗)
崇祯(有人说大清不是亡于崇祯,崇祯没赶上好的时代,那朱元璋那时候既有抗元,还要对付陈友谅,比他还严峻)
诸葛亮(虽然喜欢诸葛亮,但是三国演义刻画的不真实,诸葛亮的才能不足以算是三国里最强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0-17

历史上有哪些被严重高估的历史人物?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