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来,你认为出行上有了哪些变化?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9-09-28
沧桑巨变。上世纪70年代初,住在山上出门去哪儿全靠一双腿,再不就是牛车。但是牛也舍不得用,牛是家里的宝贝,是家里的重大财产。天一下雨,路就根本没法走了。后来到了80年代,自行车代步出现了。那时谁家里有一台自行车,就相当于现在的奔驰了。但是山上还是没有路,天一下雨,车也是不能骑的。再后来,摩托车出现了,外公说他第一次坐的时候,感觉风呜呜的打在脸上,向飞起来一样。山上地势险峻,总担心刹不住车。对了,这个时候,山上已经在修公路了,还不是水泥路,是平整的黄土路。然后进入90年代,小汽车出现了,外公说,那小汽车一跑就冒黑烟,但你别说,真的太快了。我外公一坐汽车就晕车,说开得太快了,受不了。这个时候,老家主要的干道已经铺上了沥青。踩着90后的尾巴,99年的10月我出生了。2000年以后,私家车数量直线上升,但外公说,在我们村里,私家车还是门面一样的东西。这个时候,山上的黄土路变成了水泥路了。我印象里,小的时候爸爸骑自行车送我和弟弟上学,天要是下雨的话,可就糟糕了,爸爸就总会淋湿。爸爸有的第一台车是一辆二手绿色三轮货车,烧柴油,坐起来晃荡的厉害,黑烟冒得特别厉害。过了两三年爸爸有了第二辆也是二手的白色四轮货车,坐起来可比三轮车舒服多了。又过了两三年,08年前后吧,爸爸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辆新车,是白色四轮货车,新车就是不一样,爸爸请了很多人吃饭,然后特别特别高兴,我也高兴,新车做起来更稳了。再后来,12年的时候,爸爸买了属于自己的小轿车,虽然这个时候有私家车也不稀奇了。但是有自己的车感觉真好,坐车又方便又平稳。还可以自驾游。而且车子的尾气再也不是黑烟了。如今还有新能源环保汽车,真好。外公现在做小汽车也不晕了,因为太平稳啦~走出家里,看向外面的世界,才发现中国速度远远不止于此。我之前坐绿皮火车从大连到四川需要三天两夜,还经常买不到票。坐火车跟打劫似的,心累。在后来两天一夜,再到现在,坐飞机只需要半天。飞机从有钱人才能坐的奢侈品到只是一种出行的交通工具,真的非常感谢繁荣富强的祖国。上学从沈阳到大连火车5小时,高铁两小时。一个50元,一个175元,都不算贵,各有优点,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真的超级方便。上大学的时候,亲眼见证沈阳开通了2条地铁线,贯通南北,那么大个沈阳,一个半小时从南到北,真的太方便了。地铁口就在学校门口,再也不用挤公交啦·~~70年,感恩祖国,感恩父母。
第2个回答  2019-09-28
交通出行方式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建国70年来,在经历了无数次变迁之后,从最早的依靠步行;到后来借助于外力,运用技术创造发明了自行车、摩托车,行驶速度更加快捷;到了今天,有了汽车、高铁、飞机,使人们与外界的沟通再无界限。与此同时,交通工具的改革和变化,让我们的生活节奏变快,创造了更多的物质财富,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上世纪六十年代生人的樊秀琴,置身于历史发展的洪流中,亲身经历了交通工具的大发展。从无到有,由慢变快,她以个人的视角,体验出行方式的变化,感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感悟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上世纪八十年代,物质条件还相对匮乏,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较低,那时,我市刚刚可见汽车,此时涌现出了第一批女驾驶员。樊秀琴偶尔看到女驾驶员,总会多看几眼。女驾驶员坐在驾驶室,手握方向盘,即使只能看到一个侧脸,但仍感觉非常有范儿。在樊秀琴看来,“女人开车,好洋气”。

2003年,樊秀琴考取了驾照,成为了一名女驾驶员,数年后,还成为了蓝鲸驾校的唯一一名女教练。进入教练车,她仔细观察周围情况、调整后视镜、检查仪表盘、系好安全带……这一连串的规范动作,体现了她严谨的驾驶习惯。“现在上班与汽车打交道,下班也与汽车打交道,似乎汽车已经是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樊秀琴说。70年来,市民的出行工具从单一走向丰富,出行方式全面升级。回首交通工具的变迁,樊秀琴说,人们品出了昔日清贫生活的苦涩,也品出了今日生活的甘甜。出行方式的多元化与交通运输发展成就辉煌关系密切。数据显示,我国公路里程,由1949年的8万公里增加到2018年的485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由1988年的100公里增加到2018年的14万公里;铁路营业里程,由1949年的2万公里增加到2018年的13万公里;高铁营业里程,由2008年的700公里增加到2018年的3万公里;定期航班航线里程,由1950年的1万公里增加到2018年的838万公里。
第3个回答  2019-09-28
70年代,出行的方式依然是自行车,但相对来说,在70年代自行车已经很普及了,满大街都是自行车,在当时自行车与缝纫机、手表并称为“三大件”,当年上海牌自行车,缝纫机和手表在当时可是国内的大牌子,同时也开始出现公交车。最为直观的感受就是速度变快了,时间缩短了。过去我们开车从宜昌去武汉最快也要八个小时,开车一天下来,人变得脸黑口臭,累得精疲力尽;如今走高速公路,三个小时轻轻松松达到,下车时,感觉神清气爽。过去,从武汉新华路长途汽车站坐车到蔡店,颠颠簸簸要六个多小时,现在不到三个小时清清爽爽就到家了。过去坐绿皮车从宜昌去武汉要十几个小时,现在坐动车两个多小时就到武汉了。这是我们过去怎么也想象不到的,感谢祖国的强大。出行工具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末,农村出行工具大多以马车、牛车、驴子、骡子及狗拉雪橇等,到了七十年代,有些公社有机务运输队,有轮胎式拖拉机,链轨式拖拉机,手扶拖拉机等,据说都是从前苏联、南斯拉夫和西德进口和无偿捐赠的淘汰坦克、装甲车等回国改装的。但人们出行,马路上还能见到牛车、马车,农村开始有人骑自行车了,当时,自行车凭票购买,年轻人结婚必须购买,自行车票非常难搞,有些人没有自行车票,婚期不得不再三推迟。到了八十年代,改革开放,自行车不再难买了,也不是稀罕之物,农村人把自行车不当宝贝了,有的将自行车常年停放户外。进入九十年代摩托车开始进入农村,买了辆摩托车成了年轻人奋斗拼搏的动力,也是结婚必买的物件。摩托车成了那个时代出行的标志记忆!随着油价上升,人们发现摩托车耗油量大,骑行成本高,而且不环保,易出现交通事故等,许多地方开始禁摩了。进入新世纪,电动车开始进入农村千家万户,电瓶车,环保节能,骑行成本低,中老年人也可以骑行,但不能跑长途,没有公共充电桩,人们发现电瓶车没有摩托车有劲有力,爬坡过坎能力差,电瓶三年之后就要更新,也有短板!如今,私车开始进入农村,特别是近两年,我们当地私车发展猛速,几乎一户一辆,农村道路硬化、亮化,提高农民购买私车欲望,每到春节前后,农村道路上尽是小轿车,也出现堵车现象!人们出行开始依赖私车了。农村公共交通发展也在发展,许多公交班线直达农村,营运长途在农村也有停靠站,水路有船舶码头每天停靠,高速、高铁正向农村延伸……。70年来,我国的交通行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你,天上有飞机,地下有高铁,海上有轮船,而且呢,就是现在也有很多小小车辆普及到家庭婷,自驾游等等。
第4个回答  2019-09-11
我来给你讲述一下出行的变化吧: 一、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是出于封建社会,中国人出行以日月年计里程时间,南方多水路,多以舟楫为主,北方多旱路,以马车为主,实际上在此前后,中国人出行,主要有轿子、马车、骡车、更多的是步行为主。所以古时候出门在外是路途遥远,再者信息交流也不是很顺畅,所以不到万不得已,老百姓是不喜欢外出的。 二、在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成立之前,这一时期中国除了有传统的交通工具之外,西式的出行方式也逐步在中国有所出现;十九世纪中后期,纪初,汽车也传入中国,关于这一点就数袁世凯赠送慈禧太后一辆德国进口的汽车的故事最为有名了。鸦片战争中来自英国的侵略者是顺水路而来,主要是乘坐汽船而来,此后外国人在中国建设了船坞和轮船招商局,中国人李鸿章在洋务运动期间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打开了中国造船业的历史篇章。另一方面,在十九世纪70年代,外国人首先在中国修筑了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不久被清政府拆除。到80年代,清政府自己修筑了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此后就是最有名的詹天佑修筑的京张铁路。此后中国的公路、铁路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发展很缓慢。此时自行车也有出现,但是依然很少。在航空上,中国在20年代有了第一条航线京津线,但是此后的三十多年里发展很缓慢。这一段时间在机械车辆上,基本是靠进口的,中国人自己研制的车辆很少。 三、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这一时期由于实行国营经济,在国家的统一规划之下,开始自己制造机动车辆,如自己制造汽车、轮船、火车、自行车以及车辆的动力设备等,比较有名的是在一五计划前后中国修建了长春一汽,有了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解放牌汽车、拖拉机、以及韶山牌火车头等。中国的航运业发展比较快,但是对航空事业限制依然很严格,在公路建设上取得一定成效,全国各地都开始有了自己的公路,铁路上也有很大成就,比如有成昆线、鹰夏线,宝成线、兰新线等。 四、改革二开放后,中国出行的方式各式各样,按照各地的发展水平以及家庭生活水平,出行发生很大的变化,二十实际八十年代中国开始有了适合普通百姓的摩托车、汽车、轿车、拖拉机等,中国的铁路现在是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的里程,2006年运行的青藏铁路中国的铁路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在航空上,基本是每个省至少有两个机场,到达国家重点的旅游胜地,各个航线都得到开通。现在个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出行方式。
第5个回答  2019-09-28
70年来,现在出行当然是有了很大变化。越来越方便和快捷了。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而在现阶段社会中,“行”除了表达其本意“行走”,其余的部分就要体现在交通工具上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免不了要和外界打交道的,出行是人们每天都必须面对的事。虽然现在人们的出行已经很方便了,但多少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乘坐汽车出行存在着时间段的堵塞问题;乘坐火车出行虽然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并且更安全一些,但火车都限于出远门,即使现在火车大提速以后,乘坐火车也更快捷了,但近距离比如本市内出行,火车派不上用场;乘坐飞机出行是最快捷的一种方式,然而飞机的费用却很高,这些出行方式的弊端在未来都会得到圆满的解决。铁路的变迁对我们普通大众来说最直观的体验就是在购票方式上的多样化、便捷化、网络化。最初我们买火车票要到火车站售票厅购票,随着时代的要求和铁路的发展,开始了电话购票,在2011年1月19日,12306网站的正式运行,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购票,而今部分地区实现了无票乘坐火车,我们的购票方式越来越多样,节约了旅客在购买火车票上花费的时间,极大地方便旅客的了出行。
  铁路的变迁笔者感受最大变化是大提速。自1997年4月1日至2007年4月18日,我国铁路经历了六次大提速,经过六次大提速,特别是第六次提速使中国铁路进入了高铁时代,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