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宋朝,为什么连西夏都打不过呢?

打不过辽,还能理解,怎么连西夏都打不赢呢?

第1个回答  2019-07-03
军事实力不及。
西夏虽小,但军事实力强悍,并非几场战争就能使其灭亡。
虽说打仗打的是钱,是人,是经济,但军队实力绝对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外在原因。
西夏的征兵制实行的是“二丁抽一”,就是两个成年壮丁中就要有一个被编入常备军队中。以至于只有二三百万的人口的西夏,常备军队一直维持在五十万左右。除常备军外,西夏还有大量的后备役。平时从事生产、训练什么的,战时拿起刀就能上战场。
西夏有两只很特别的兵种,一种是“泼喜跌”,是炮兵部队。将旋风炮放在骆驼鞍上,可以发射石弹。简直就是移动炮台。虽然人数只有区区两百,但战场上可以有效地打击敌人士气。
还有一个特殊的兵种,就是著名的“铁鹞子”。这是一支重装骑兵部队,人数也不多,三千左右。骑士和马身着重甲,一般的刀砍箭射根本无法对其造成伤害。最变态的是,还要用铁链将骑士和马的铠甲连起来。就算骑士死了,也掉不下马去。只要马不倒,就可以一直冲向敌阵,可谓“不死军队”。
另外,西夏还有一种“血夫”政策。西夏时常会在宋夏边境掠夺一些八岁以下的男孩,抓回来后进行封闭式训练。训练内容就是对打搏杀,十分残酷。六七年后,将那些活下来的,已经被训练成战争机器的孩子派到战场上与敌人厮杀。这些“战争机器”往往战斗力极强,不畏生死,勇往直前。
第2个回答  2019-07-03
虽然宋朝有着十分发达的经济和文化,一幅清明上河图可以让我们窥见北宋社会的风貌。然而在军事实力上的软弱,让整个宋朝在对外交往中处于弱势,无论是北宋时期出现的宋辽西夏三足鼎立的格局,还是南宋时与金的对峙,我们很少看到宋朝有汉唐那样的雄风。
而且无论是兄弟之国,还是君臣之国的约定,都是宋朝拿着自家的物产和其他并列的国家所换来的暂时和平。
尤其是对于当时的西夏,宋朝可以说是十分头疼。这是一个由党项族所建立的西北政权,自1038年元昊建国称帝后,让宋朝廷大为愤怒。此后宋和西夏进行了多次战争,宋朝却没讨到半点便宜,大夏通过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麟府丰之战、定川寨之战以及河曲之战等五大战役中,歼灭击溃宋军精锐十数万人,在神宗时期发动的攻夏之战中,光灵州和永城两城的战役,大宋就损失军民60余万人。西夏全国人口只有200万,常备兵只有10万。皇帝可以亲自指挥的只有3万多人,其他的兵力则散落在部落首领手中。如此少的数量,如何能有如此强悍的战斗力呢?
其实在西夏的众多部队之中,有一支宋朝头疼的西夏王牌兵,就是铁鹞子。
铁鹞子是李元昊所创立的重装骑兵,最初是作为皇帝的贴身侍卫队和仪仗队,后来才被运用到战场上作为冲锋陷阵的前军,这支部队是西夏兵种精锐中的精锐,相当于一支特种作战部队。这支部队只有10个队,每队300人,这样一支3000人的部队,它厉害在何处呢?
宋史中曾经记载过它,乘良马,重甲装备,利箭和刀剑均不能刺穿,还用钩索绞联将人和马捆绑,骑士死在马上也不会掉下来。从这段描述我们就可以看出,这是一支敢死队类型的骑士兵团,而且铁鹞子的编制最初都是来自于皇室贵族近亲,还采用世袭制,血脉相连,这就让他们拥有无比强悍的战斗力。再说说铁鹞子的装备,西夏人在当时掌握了冷锻技术,这种方式下锻造出来的铁甲和武器,有硬度好,质地精密,表面光滑的特点,西夏剑当时天下闻名,是十分厉害的武器。而铁鹞子每名骑士所穿戴的“瘊子甲”也非同一般,用冷锻技术所做出的这种铠甲,在50步的距离上,用强驽都不能射穿它。
在战术上,铁鹞子所采用的是鱼鳞战术,又被称作群狼战术,以每一个小队为集合单位,向敌人的庞大队伍展开爆发式的冲击,很少有部队能抵挡住这样的攻击方式。
有这样强悍的编制、精良的装备、出其不意的作战方式,铁鹞子能够横行天下,将庞大的大宋也压制在自己身下就没什么奇怪的了。
第3个回答  2019-07-03
俗话说得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从综合国力上看,西夏和北宋根本不在一个档次。

和家大业大的北宋相比,西夏要钱没钱,要人也没多少人。纵观西夏,极盛之时,人口都超不过300万,还不到北宋一路的人口。而且,西夏的地盘偏居于西北一隅,物资匮乏,跟宋辽两个大国比,实在穷太多了。

因此,西夏要对抗经济繁荣,人口超过一亿的大宋,按理来说无疑是以卵击石!

但作为小国的西夏却拥有强悍的军事力量,西夏开国君主李元昊是个军事天才,其军事手段十分灵活,配合沙漠地形,采取“有利则进,不利则退,诱敌设伏、断敌粮道”的战术,不仅让指挥本就不灵活的宋军频频吃亏,就连强大的辽军也在此吃了败仗。此外,西夏还设有铁鹞子、步跋子与泼喜等特殊兵种,往往在战争中起到很大的冲击作用。

由于在军事上的特殊优势,让西夏能支撑自身以弱小的国力与宋朝,甚至辽国在较短时间内开战,并且不占下风。
第4个回答  2019-07-03
和家大业大的北宋相比,西夏要钱没钱,要人也没多少人。纵观西夏,极盛之时,人口都超不过300万,还不到北宋一路的人口。而且,西夏的地盘偏居于西北一隅,物资匮乏,跟宋辽两个大国比,实在穷太多了。

因此,西夏要对抗经济繁荣,人口超过一亿的大宋,按理来说无疑是以卵击石!

但作为小国的西夏却拥有强悍的军事力量,西夏开国君主李元昊是个军事天才,其军事手段十分灵活,配合沙漠地形,采取“有利则进,不利则退,诱敌设伏、断敌粮道”的战术,不仅让指挥本就不灵活的宋军频频吃亏,就连强大的辽军也在此吃了败仗。此外,西夏还设有铁鹞子、步跋子与泼喜等特殊兵种,往往在战争中起到很大的冲击作用。

由于在军事上的特殊优势,让西夏能支撑自身以弱小的国力与宋朝,甚至辽国在较短时间内开战,并且不占下风。

尤其是面对重文轻武,军事体制僵化的宋军,西夏军在巅峰时期更是一再吊打宋军。宋在对夏的战争中,多次惨败。比如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定川寨之战、永乐城之战,宋军几乎都是全军覆没,造成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损失。

但宋朝实在太大了,它可以承受一次又一次这样的打击,而西夏则不行。
第5个回答  2019-07-03
回溯北宋初建之时,朝廷直辖的禁军数量只有19万人,尚能两度主动攻辽,虽未获胜还形成了僵持。此后几十年间禁军增加到82万人,加地方厢军,总兵力达125万(军队数之多在中国古代史上仅次于明代),战斗力反而日益下降。出现这一当时人称“冗兵”的现象,除了宋廷要防范内部反叛外,重要原因是想以数量优势弥补质量差距。宋代虽有远超过前朝的财政收入,且多用于养兵、养官,却因兵额增长太快和官员中饱私囊而总感军费不足,便允许军队经商。此风一长,军队训练废弛,平日多从事“纲运”(即官府长途贩运)杂役,士兵织毛缎还成了官员的财源。这种武艺荒疏的军队,对西北小邦西夏也屡战屡败,为此宋廷又要增兵,经费不足又让各军扩大经商,结果兵越多国力军力却越衰……形成了恶性循环。宋朝允许军队经商,又导致军营社会化,一些将领还与士绅乃至黑恶势力相勾结并参与非法经营,如《水浒传》中描写的张团练、张都监都是开办“快活林”酒家的恶霸蒋门神的入股分赃同伙和庇护者。驻军与当地经济利益盘根错节,又会造成上级调度不灵,朝廷遇危机时调兵敕命一下,马上官兵怨愤、家属哭闹。金兵进犯开封时招唤救兵的“金牌”道道,各地勤王兵却来之甚少,徽宗、钦宗二帝被俘的“靖康之耻”就势不可免。对宋朝军队的积弊,当年宰相王安石一度也试图铲除。他主持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减兵并营”,6年内曾裁军36万人,并实行“保马法”以发展养马,准备日后以精兵劲骑恢复失地。然而王安石的新法得罪了既得利益集团,不出几年便被废止,宋军数额再度膨胀,腐败则愈演愈烈。南宋时所剩人口疆土只及北宋的一半,常备军却维持在70万人以上,战斗力更为低下,最后为经济和文化水平都很落后的游牧民族所征服。从历史长河中看,宋代军队走向腐朽,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丧失了进取精神而走向衰败的体现。这一悲剧证明,富国并不等于能强兵。宋代经济的畸形繁荣和诗词创作虽为古代社会之最,却因军队腐败而亡,这就只能让观此惨状怒发冲冠的有识者“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了但是北宋抑兵太过,外乏良将;南宋任贤不专,内乏良相。两宋始终没有处理好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再加上多数时间没有统一,因此历史地位并不是特别高,这并不公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